李鹤川和沈长赫在暗处搜查线索,并想办法截住头颅。
而皇宫深处。
太后心情极好的吃着点心,喝着茶,看着坐在对面的一对孙儿。
“长洪,这次你办的不错,你舅舅有大功,你要牢牢记在心上。”
沈长洪点头,“皇祖母,这次父皇一定会封我做太子了。”
太后看了沈长洪一眼,点了点头,“嗯,不过不急于现在这一时,他都死了,这储君之位迟早是你的,你现在要做的,是收拢人心。”
“孙儿该如何做?请皇祖母明示。”
沈静乐不着痕迹的翻了一个白眼,什么都要人明示,还做什么储君,简直愚蠢。
太后眼睛一转,落在喝茶的沈静乐身上,“你来说说,静乐。”
沈静乐微微抬头,“皇祖母,皇兄,静乐以为当下,皇兄应该做好一个皇弟去世,悲痛无比的皇兄。”
沈长洪皱眉,他才不想装模作样的,他不是沈静乐,到哪里都知道做戏,虚假极了。
沈静乐看得出沈长洪的不屑,她没有理会,她现在能留在皇宫中,都是靠的太后娘娘,和它母妃萧妃娘娘还有这个名义上的哥哥,没有任何关系。
她现在假装不计较前嫌,不过是都是因为她清楚沈长洪在太后心中的地位。
太后本次回来,为的便是要帮助沈长洪当上储君。
其实沈静乐很疑惑,太后的身份按理来说,不应该偏颇哪位皇子,应该支持皇子们公平竞争,至于不管是谁当上储君,她太后的身份都不会变。
她心思多,她心里清楚,母妃一定和太后做过一些约定,而太后为了陈家,才选择沈长洪。
至于为什么不选择沈厌,想来是有另一层原因的。
沈静乐要知道这件事,这件隐蔽的事情会是她以后留在宫中的一根绳子,她必须要牢牢抓住。
太后:“长洪,你妹妹说的有理,想做储君,除了名正言顺,便是要顺应天命,你现在有了名正言顺,差的是顺应天命。
这顺应天命就是要让百信认可你做这个皇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你要牢记。”
沈长洪满不在乎的答应,见事情已经说完了,他就离开了。
殿中剩下太后和沈静乐,太后朝沈静乐招手,“你来,跟着皇祖母来。”
太后带着沈静乐来了内室,太后从一个匣子中拿出一个金镯子,这镯子雕工极好。
“现在你还住在哀家宫中,哀家便不能亏了你,戴上试试。”
沈静乐伸出手,太后便将镯子给沈静乐戴上,“不错,好看极了。”
沈静乐行礼,“多谢皇祖母,处处想着静乐,静乐感激不尽。”
太后扶起沈静乐,“你皇兄性子直率,他做事往往并未走心,你不要放在心上,他日后成了储君,你也跟着水涨船高,到时候想找什么样的驸马都可以。
郑家那小子,配不上你,到时候让你皇兄给你找更好的男人。”
沈静乐,太后看不出她的情绪,便以为她是提到郑家的那个,便悲伤起来。
“皇祖母,你说的静乐都记下了。”
太后将该说的都说了,便开始撵人。
沈静乐识趣的走出去。
这段时日萧妃不常来太后宫中,倒是日日送来点心,沈静乐都给了太后身边的孙嬷嬷,让孙嬷嬷处置。
不过是来了两次,便没了耐心。
又要抛弃她,一如当初一样,以为用这点糕点,便能重新让她不记恨她,这怎么可能。
在佛院的时候,沈静乐感受到了真正的心寒,院内的尼姑根本不当她是公主,什么活都让她干。
她日日需要洗衣,拎水,还往往吃不饱,这些他们都不知道。
沈静乐只要想起,心里就更加恨。
凭什么沈长洪能过的这么好,不仅有母妃的疼爱,还会有太后的支持,只是因为他是皇子吗?
......
月亮照在一座高山上。
沈厌穿着一身农户的衣服,站在山顶,面无表情的看向京城的方向。
“姐姐已经知道了吧。”
鹤翎:“您不过是假死,公主知道后,也不会伤心的。”
沈厌扭头看鹤翎,“是,你说我要是现在从此刻,只做一个道士,再也不回去了,如何?”
鹤翎吓了一跳,忐忑的说:“那我会将你绑回去,交给公主。”
沈厌叹气,“我知道不可能,还不让想一想了。”
“风吹够了,我们回山洞吧,小殿下。”
沈厌听话的跟着鹤翎回去,看着塞进手里烤好的鱼,沈厌压下想要呕吐的感觉,将鱼放在一边。
连着三日,日日都吃鱼。
他已经有点受不了了。
虽然好吃,也不能天天吃啊。
鹤翎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点,可毕竟他们两个只能走山间,没有马。
不过,前面不久就到了江南了。
江南可就是驸马的家了,一定能吃点好的。
两人在山洞中凑合一夜后,便直接前往江南。
好在离的确实不远,两人又乔装打扮,装作农户家的兄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