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柠走近细看,这是典型的65式矿用轨道车,四四方方的车斗能装不少的矿石。
虽然外观朴素,但细节处可见匠心——车斗内壁焊着防撞条,轮轴加了防尘罩,连刹车杆都缠上了防滑麻绳。
"按周厂长的要求改良过。"农机厂的技术员小跑过来,指着车底,"特意加了双刹车系统,下坡更安全。"
陆怀洲蹲下身,军裤立刻沾上了泥土。他仔细检查着传动轴:"轴承用的哈尔滨产的?"
"可不是!"技术员激动地搓着手,"厂长和我说是特地用的好轴承!据我试验,这可比苏联老大哥的还耐用!"
验收工作进行得热火朝天。
唐柠正弯腰检查操作台,忽然听见一阵骚动。
五号矿的老矿工李大山捧着一块灰白色矿石跑来:"唐主任!您看这个!挖掘到了!"
矿石在阳光下泛着细腻的光泽,断面整齐,质地均匀。
唐柠接过来掂了掂,沉甸甸的压手。
"好矿!果然是好矿,还是你厉害,发现5号矿的宝贝了!"水泥厂老厂长眼睛发亮。
就在这时,唐柠余光瞥见矿区办公室的窗口有人影闪动。
定睛一看,一个戴眼镜的陌生男子正举着钢笔状的东西正动作奇怪的对着矿车方向。
"同志!"唐柠机警的高声喊道。
那人明显一惊,转身就要离开。
陆怀洲随即一个箭步冲过去,军靴踏在碎石路上发出清脆的声响。同时两个武装部的同志也闻声赶来,在办公室门口拦住了那人。
"别误会,我是省报刚来的记者!"眼镜男慌忙掏出证件,"这次是来采访矿区建设成果的!"
陆怀洲接过证件仔细检查,又看了看他手中的钢笔——确实是市面上常见的英雄牌钢笔。
唐柠走近时,系统光屏疯狂闪烁:“注意!注意!钢笔为改装窃听器!此人为间谍!”
"这位记者同志,"唐柠不动声色地挡在矿车前,"此地为特殊场所,采访要先到宣传部办手续。"
眼镜男讪讪离去后,唐柠立即靠近陆怀洲,压低声音:"我感觉这个男人的表情有问题,表现很不正常。"
陆怀洲眼神一凛:"刚刚检查钢笔,我发现笔帽磨损位置很反常,记者证看起来也有点问题。"他朝远处使了个眼色,"警卫班已经跟着了,他的钢笔会'意外'掉包。"
远处树丛微动,两个穿工装的"矿工"悄然尾随而去。
"我得亲自审讯。"陆怀洲声音压得极低,"你最近要格外小心。"
唐柠点头:"嗯,我知道,你也要小心...",她伸手替他正了正领章。
"糖糖,审讯完我就回来,你别太累了。"陆怀洲抓住她的手腕,又迅速松开。他转身大步走向吉普车,背影挺拔如松。
系统突然弹出分析报告:“窃听器型号分析完毕,与去年沈阳破获的敌特案相似,目标可能针对矿区新发现的矿石...”
唐柠望着远去的吉普车,手中矿石沉甸甸的。
吉普车扬起的尘土还未散尽,唐柠已经转身走向正在验收的矿车。
秋天的阳光照在新铺的轨道上,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唐柠眯起眼睛,看着工人们围着崭新的矿车忙碌的身影。
"林二叔,"她叫住正在检查刹车系统的老矿工,"今天进出矿区的所有人员,无论是老面孔还是新面孔,都要做好登记。"
林二叔从矿车底下钻出来,用沾满机油的手抹了把汗,郑重点头:"明白!我这就去安排。"他朝远处招了招手,几个戴着红袖章的民兵立刻跑了过来。
唐柠又找来警卫排的钱排长,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军姿笔挺,腰间别着一把五四式手枪。
唐柠:"钱排长,最近矿区要加派双岗,特别是五号矿附近。"
"是!"王排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军装袖口露出半截晒得黝黑的手腕,"已经按陆处长指示加强了警戒。现在实施三班倒,保证每个岗哨都有两个人。"
系统突然在唐柠脑海中弹出提示:“检测到西北角围墙有修补痕迹,建议重点监控。”
唐柠微微点头,对钱排长补充道:"特别是西北角那片区域,要多留意。"
交代完安保工作,唐柠这才有功夫仔细打量这些新矿车。虽然这些还是最基础的手推式,但比起过去用的老式矿车已经先进不少。
"这些大家伙比咱们老式的强多啦!"林二叔跑过来兴奋地拍着车斗,"您看这铁皮,厚实!轮轴加了防尘罩!"他弯腰指着车底,"最妙的是这个双刹车系统,下坡稳当着呢!"
系统立刻在唐柠视野中标出改良处:“车斗容量0.8立方米,载重约1.5吨,比旧式提升50%。”
唐柠蹲下身,仔细检查每个细节。
指尖触到冰凉的铁皮时,她突然想起第一次下矿洞看到的场景——矿工们佝偻着背,竹编的背篓勒进肩膀的皮肉里...
"来!试试咱们的新车!"林二叔的喊声打断了她的回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