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琪跪在地上说道:"姑娘对我很好,只是我自己出了问题。
我想要出宫的原因,是因为与表兄有了私情,若继续留在宫中,恐怕再也见不到他。"
迎春沉思片刻道:"既然你决定出宫,我也不会阻拦你。
我现在就去向皇后娘娘请求,放你出宫。"
司琪满怀愧意地说道:“多谢姑娘!”
迎春笑着回应:“司琪,你这般说,倒显得生分了。
咱们虽是主仆,却情同姐妹。
这些年多亏你照顾我。
我也没什么好赠予你的,只有这万两银票,是我多年积蓄。
如今你就收下吧,我在宫中并不需要这些。"
司琪急忙推辞:“这如何使得?我怎敢接受姑娘的钱财?姑娘日后还需赏赐宫人,这些银钱还是留给你自己用吧。
我这些年也有一些积蓄,足够日常开销了。"
迎春轻笑:“别再推辞了,有陛下在,银子自然不会少。
你出了宫后,生活定然不如在我身边舒适,留些银钱以备不时之需也好。"说着,便将身边的锦匣放入司琪怀中。
司琪深受感动:“多谢姑娘恩典!”
黛玉得知此事,来到春芷阁,看了一眼司琪,心中了然。
以她的聪慧,已猜到司琪离开迎春的原因——或许与贾府的下人或是外人有了私情,这样的侍女确实不宜留在主子身边。
于是对小凳子说道:“小凳子,派人送司琪出宫去吧。"
小凳子立刻躬身领命:“奴婢遵命。"
司琪整理好行装,向黛玉和迎春磕头告别后,背着包裹随小凳子离开了皇宫。
迎春叹了口气:“希望她能找到好归宿。"
黛玉安慰道:“二姐姐无需忧伤,世间哪有不散的筵席?这一切都是司琪自己的选择,未来是好是坏,都由她自己承担。"
迎春点点头,虽然明白黛玉的话很有道理,但从小一起长大的司琪突然离去,让她一时难以适应。
黛玉微笑道:“司琪走了,我替二姐姐再找一个合适的。"
迎春笑道:“不必费心了,我觉得采薇就很好。"
黛玉点头:“采薇,还不快见过你的新主子。"
采薇心中欢喜不已。
她深知迎春与皇后的亲密关系,能被皇后称为妹妹的人屈指可数。
眼看自己即将到出宫的年纪,她决定自梳为嬷嬷留在宫中。
毕竟亲人早已不在,出去也不过是给别人当填房,留在宫内反而更为稳妥。
能侍奉这样的主子也是一种福气,将来无论是在宫中还是随主子出嫁,日子都会过得很好。
于是赶紧跪下磕头道:“奴婢采薇给郡主请安。"
迎春伸手虚扶道:“起来吧。"采薇起身恭敬地站在迎春身后。
黛玉见状笑道:“那就这样,二姐姐先忙,我回去了。"
大明宫,养心殿。
贾环坐在龙椅上,对下方的牛继宗说道:“牛爱卿,朕想让你征讨蒙古,你可愿意?”
牛继宗道:“臣愿前往。
蒙古多次侵犯我国边境,臣早就想领兵征讨以消心头之恨。
只是,陛下,我朝若要征讨蒙古,必须调集足够骑兵才行,否则进入草原便是自寻死路。
但如果从边镇抽调骑兵,边境就会空虚,而且国库能否支撑这次征伐也令人担忧。"
贾环微微一笑,如今五万御林军已熟练使用新式火器火炮,战斗力极强,怎么会惧怕蒙古。
于是笑道:“朕不会从边镇抽调骑兵,朕只给你五万骑兵,再加上一万御林军,你有信心平定蒙古草原吗?”
牛继宗听后眼前一亮,他知道阳平卫的威名,听说御林军的装备和阳平卫相同,若有一万御林军参战,还愁打不过蒙古?于是问道:“陛下是说给我一万御林军?”
见贾环再次点头,牛继宗单膝跪地道:“若有这一万御林军相助,臣定不负圣恩,将蒙古纳入我大乾疆土。"
贾环点头道:“好,你回去准备一下,此次军费由朕的内库支付,牛爱卿,你可别让朕亏本啊。"
牛继宗答道:“陛下放心,草原上的好东西不少,臣一定给您带回来。"
牛继宗离开后,贾环又召来了王云,此时的王云已是御林军的万人将。
王云来到大殿,跪拜道:“臣王云参见陛下。"
贾环摆手道:“起来吧,这次朕命你率万人队与牛继宗一同平定蒙古,你有信心吗?”
几个月下来,王云对御林军的战斗力有了深刻认识,不禁感慨:这样的军队,天下还有谁能敌?听说皇帝让他协助牛继宗平定蒙古,这分明是赐予战功。
他立刻恭敬回应:"臣定不负圣望。"
贾环笑着说道:"好,回去准备一下,近日随大军出发。"
王云告退后,牛继宗满心欢喜回到镇国公府。
刘氏和牛安见他面露喜色,便询问有何喜事。
牛继宗答道:"陛下命我去平定蒙古,几日内就动身。"
刘氏听后担忧地说:"老爷,蒙古可不是易与之辈,即便我们骑兵众多,也未必占得了便宜,您还是慎重为妙,这算哪门子喜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