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贾环在,陛下定能平安无事。
我们去保和殿,本宫倒要看看,这背后主使究竟是何方神圣?”
说完,便朝保和殿走去。
保和殿里,“太后娘娘驾临!”
太监通传后,白太后缓步进入。
因弘武帝无法起身,只能点头行礼:“儿臣参见母后。"殿中群臣也纷纷跪拜:“臣等拜见太后。"弘武帝皱眉问:“母后不在慈宁宫安养,前来此处可是有要事?”
白太后尚未开口,一个小太监急匆匆跑进磕头禀报:“陛下,大事不好,御林军发动叛乱,正往坤宁宫冲杀而去!”
弘武帝闻言险些从椅上摔下,急忙喊人召见御林军统领。
旁边的贾环眉头深锁,御林军一向由皇帝亲信指挥,怎会突然反叛?此事必有隐情。
然而随着弘武帝呼喊,殿外竟无人应答,忽闻一声:“陛下无需再叫,统领已被杀害。"话音刚落,一颗头颅被掷入殿中,吓得一些官员当场瘫倒在地。
众人一看,正是最近刚封为侯爵之人的头颅。
紧接着,一位浑身浴血的将军步入大殿,身后跟随大批御林军。
弘武帝看清来者是御林军副统领王军,怒喝:“王军,你竟敢谋反!”
王军微笑着回道:“陛下,臣不敢妄为,只是遵命清理朝中奸佞罢了。"弘武帝大怒:“你的命令是谁下达的?”
话音未落,一道女声响起:“让开!”
御林军随即让出通道,贾元春搀扶着同样满身是血的皇后缓缓入殿。
弘武帝见到皇后失去了一条手臂,浑身沾满血迹,怀里还抱着被劈成两半的婴儿,顿时眼前一黑几乎晕厥。
殿内大臣们也神色惊惧,皇后怀中的显然是小皇子,当今唯一血脉,如今却惨遭肢解,令人不忍直视。
弘武帝强自镇定,问皇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皇后惨淡一笑,用断臂托起小皇子残缺的身躯,跪地说道:“陛下,臣妾无能,致使小皇子遇害,恳请陛下降罪。"
弘武帝喉间一甜,几乎吐出血来,却强忍着未发,厉声质问:“皇后,你倒是说清楚!”
皇后因失血过多而苍白的脸庞勉强挤出一抹苦笑:“陛下,是御林军,大批御林军闯入坤宁宫,见人就杀。
我的护卫尽数战死,他们竟亲手害死了小皇子!”
弘武帝听罢再也按捺不住,一口鲜血喷涌而出,怒视王军道:“朕待你不薄,为何与外人勾结谋逆?”
王军轻笑着回应:“陛下,臣并未言明谋逆,只是欲清除佞臣罢了。"
弘武帝冷笑:“清除佞臣?呵,那为何要杀小皇子?荒谬至极!”
他转向白太后,语气愤慨:“母后,难道您此刻还不站出来吗?朕早该料到,宫中变故定有他人指使,母后,虎毒尚不食子,更何况那是您的亲孙子!”
白太后沉默许久,才缓缓开口:“皇帝,云妃行为不轨,小皇子并非你的血脉,我这是为皇家清理门户。"
弘武帝苦笑道:“母后好借口,云妃之事,朕怎会不知?”
白太后面容阴沉:“皇帝,我也是为刘氏江山考虑,切莫怨恨于我。"
弘武帝大笑,悲凉道:“母后,你心肠何其歹毒,竟让朕绝后!想来下一步便是取朕性命吧。
不过朕倒好奇,你打算让谁继位?宗室里的那个无能之辈?母后就不怕他登基后恩将仇报?”
白太后忽然笑了,说道:“皇帝,你已疲惫不堪,不如禅位,安度晚年岂非更好?”
贾环听得皱眉,总觉得白太后言行诡异,杀亲孙而助他人登基,这其中必有隐情。
果然,弘武帝闻言放声大笑:“母后!朕如今还能传位于谁?”
白太后轻轻拍手,御林军立刻让出一条路,一个年轻人走进来。
贾环见到此人时微微一惊,来者正是白朗。
弘武帝自然认得白朗,冷声道:“母后,您觉得就算我把皇位传给他,天下百姓会同意吗?您这是要篡夺刘家的江山,白家不但得不到皇位,还会被灭族!”
张廷玉站起身说道:“太后,您莫非想学韦后?用白家取代刘家,未免太异想天开了。"
陈廷敬也附和道:“张相所言极是,即便您杀了我们,白家也绝不可能登上皇位。"
保和殿中的大臣们纷纷指责白太后为乱臣贼子,弘武帝听后大笑:“母后,即便您杀了我,白家也休想坐上龙椅。
我劝您还是放弃这种想法吧。"
白朗缓缓走到白太后面前,神情镇定,完全不同于平日轻佻的模样,他对白太后说道:“皇祖母,跟他们争辩这些又有何用?现在整个皇宫都在我们掌控中,他们掀不起什么风浪。"
弘武帝嘲讽道:“哦?连‘皇祖母’都叫上了,但即便您这样称呼,也无法改变您体内流淌的是白家血脉的事实。"
白朗听后仰头大笑:“皇祖母,您不妨把 ** 告诉四叔,让他临终前也能明白是怎么回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