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急忙拉住弘武帝后退:“陛下,还是退远些为妙,以免误伤。"
叛军的箭雨袭来,御林军阵前倒下一片。
御林军皆是弘武帝精心挑选的精锐,战斗力极强。
御林军秩序井然,面对叛军毫不慌乱,短时间内竟将叛军挡在外围。
宁王见状眉头紧锁,若是僵持下去,牛继宗的援军恐至,贾环亦是隐患。
宁王转向邓安说道:“这般拖延并非良策,我们必须速战速决,以防牛继宗反击。"
邓安笑道:“宁王殿下,弘武帝虽有两万御林军,但我们的兵力也不容小觑,足以支撑一段时间。
殿下尽可放心。"
弘武帝在远处观望战况,沉声下令:“戴权,命御林军统帅坚守阵地,等待援军。
我相信只要坚持两个时辰,援军必到。"
戴权跪地领命,随后转身传达旨意去了。
陈廷敬眉头紧锁,对皇帝说道:“陛下,敌我力量差距太大,即使御林军再精锐,恐怕也难以抵挡近十万人马两个时辰的进攻。
不如陛下突围,我带人断后。"
弘武帝摇摇头说:“爱卿,朕虽不懂军事,但也明白,此刻若选择坚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旦撤退则更加危险。
只希望牛继宗能尽快赶来支援。"
陈廷敬听后沉思片刻,如今既不能守也不能逃,顿时想到阳平王,便问道:“陛下,阳平王距离此处应该不远,或许能够及时赶来救援?”
弘武帝叹息一声:“爱卿,就算阳平王及时赶到又能怎样?他手下的兵力不过千人,实在杯水车薪啊。"
陈廷敬却坚定地说:“民间盛传阳平王是战神转世,名不虚传。
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众人皆知,未必不能创造奇迹。
至少凭借阳平王的勇猛,可以护送陛下冲出重围。
只要陛下平安回到神京城,那些叛贼必会被彻底铲除。"
弘武帝听罢眼中燃起希望之光,是啊,贾环的勇猛自己亲眼见过,若他能及时赶来,自己未必就没有生机。
到时只要顺利返回神京城,再调集大军剿灭这些逆贼!
此时战斗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御林军战斗力强,但面对叛军庞大的数量,损失也在不断加剧。
宁王邓安在一旁观战,看到局势后对另一位宁王笑道:“看来我们的皇帝陛下撑不了多久了,我提前恭喜殿下大功告成!”
宁王笑着回应:“这功劳少不了你们邓家的支持,我会记着这份恩情,以后定不让邓家吃亏。"
邓安恭敬地行礼道:“那就多谢殿下!”
御林军统领跑来跪禀:“陛下,叛军攻势猛烈,人数众多,我军伤亡惨重,至今已损失近万人。
请陛下趁早突围,末将愿留下断后。"
弘武帝凝视着满身鲜血的御林军统领,语气沉重地说:“爱卿,此刻若逃,军心必乱,溃败只会更速。
眼下唯有殊死一搏,盼援军早日赶到。"
御林军统领听罢站起拱手:“陛下宽心,若有人敢伤陛下,须先踏过我的尸首!”
弘武帝点头称许:“好!爱卿前去,只要我们共渡此劫,朕绝不会吝于赐爵。"
统领闻言心中稍安,虽局势不利,但并非全无生机。
侥幸得胜,前程不可限量,所谓功名险中求即为此意,他身份特殊,封爵谈何容易。
五十里外山脚,牛继宗正在营中休憩,忽有传令兵急报:“侯爷,不好了,山上营地升起狼烟!”
牛继宗闻言大惊,立即起身问:“你可确定这是皇上的求援信号?”
传令兵答道:“侯爷,小的看得真切。"
牛继宗急忙出帐眺望,果然见一股狼烟直冲天际!
他高声下令:“来人,擂鼓!”
军营内鼓声骤响,顷刻间数万士卒齐聚校场。
集合完毕,牛继宗未多言,率十万大军朝弘武帝所在的山中营地疾驰而去。
弘武帝大营,御林军已聚成防御之阵,万余人将皇帝护在核心。
宁王刘玄狂笑:“四叔,不如自行了断,侄儿定会优待您的家人,免得被俘 ** 。"
弘武帝听后脸色铁青:“刘玄,有本事就捉活的,别以为朕怕了你,要朕 ** ,妄想!”
宁王冷笑:“那就去死吧,杀伪帝者封万户侯!”
叛军攻势愈发猛烈,御林军陷入苦战,弘武帝与众大臣心如坠深渊。
一些心思灵活的大臣已开始盘算,若皇帝遇难,如何取悦宁王。
就在危机时刻,枪声突响,宁王后方士卒大乱,多人中弹倒地。
战斗正酣之际,双方都将目光投向后方,只见一面巨大的贾字旗帜迎风飘扬。
阳平卫的一千多名士兵手持兵器,奋勇向前,朝叛军发起攻击,不断有人倒下。
弘武帝见状大悦,认出了是贾环率军赶来,心中既欣喜又感慨。
他为贾环敢于带领一千人冒险救援而欣慰,同时也为自己曾经对贾环的疑虑感到羞愧。
若非如此多疑,今日的局面或许不会如此艰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