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贾环在众人的送别下离开宁国府,前往京畿大营校场集结部队,随后朝着雁门关进发。
雁门关上,烈日高悬,热得人呼吸都困难。
平西侯站在城墙上,目睹蒙古军的猛烈攻势以及不断发射的火炮,眉头紧皱。
如今蒙古军的攻击愈发猛烈,城内的士兵伤亡严重,这样下去迟早会被攻破,他不知道朝廷的援军究竟在哪里。
副将说道:“侯爷,这样下去我们撑不了多久。"
平西侯叹息道:“还能怎么办?我们只能固守待援,难道还要出去拼命吗?我真不知道李泰在做什么!”
与此同时,在距离雁门关五十里外的大乾军营中,中军大帐里,柳芳焦急地问:“大帅,难道我们真的眼睁睁看着雁门关被攻陷吗?一旦雁门关失守,我们怎么向陛下交代?”
李泰脸色阴沉地说:“我岂能不知后果?但我们只剩下二十万兵马,其中步兵十万,叫我怎么去救援?蒙古军人数占绝对优势,难道我要带二十万兄弟去送死吗?”
帐内众将听后都神情沉重。
他们曾多次试图牵制蒙古军的力量,为雁门关的守军减压,但每次靠近时都被蒙古铁骑打得溃败,损失惨重。
因此,李泰选择按兵不动,等待朝廷的增援。
柳芳道:“大帅,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如果雁门关被攻破,就算援军来了也没用了。"
李泰沉声回答:“柳将军不必着急,雁门关城墙坚固,守军也有二十多万,蒙古军想攻破并不容易。
等朝廷援军一到,我们就能解雁门关之围。"李泰没有明说的是,随着时间推移,蒙古军的实力也会削弱,这对他们来说反而是好事。
众将明白李泰的话很有道理。
以目前的实力,硬拼蒙古军只会全军覆没,因此也只能耐心等待朝廷的援军到来。
数日后,贾环率军抵达大乾军营。
辕门前,李泰带领众将迎接,恭敬地说道:“恭迎阳平郡王!”
贾环摆手示意免礼。
进入中军大帐后,贾环占据主位坐下。
待众人落座,他询问道:“目前雁门关的情况如何?”
李泰答道:“王爷,雁门关形势严峻,蒙古大军攻势愈发猛烈,若持续下去恐难以支撑。
他们不知从哪弄来了十几门火炮,对守城士兵威胁极大。
加上您带来的十二万骑兵,我们的总兵力仅二十万,即便加上雁门关原有的骑兵,也只有三十万,而对方尚有五十万兵力,差距明显。"
听罢,贾环说道:“难道实力悬殊就要坐视雁门关陷落吗?那岂不是成了大乾的罪人?”
李泰严肃回应:“王爷,硬拼只会自取 ** 。"贾环坚定地说:“即使战死,我也相信大乾将士不会后悔。"柳芳起身附和:“王爷所言极是,我们绝不能退缩。"众将随之响应:“誓死一战!”
贾环笑着摆手:“我只是强调策略,不必正面冲突。
我带来了五门火炮和一千阳平卫,足以给骄傲的敌人一个深刻教训!”
次日清晨,贾环养精蓄锐,指挥二十万骑兵与十万步兵向雁门关进发。
到达五里处时,他布置好火炮,并留下充足的炮弹及一万名步兵保护,随后继续前行。
果然,在距离雁门关三里时,近二十万蒙古军倾巢而出,直冲贾环而来。
贾环神色从容,下令布阵迎敌。
诸将拱手应命:“遵命!”
当蒙古军距大乾军五百米时,贾环的亲兵挥动红旗,顿时炮声震天。
李泰和邓达见状,忍不住冷笑。
火炮他们并非初次见识,仅凭五门火炮就想对抗二十万蒙古大军,简直异想天开。
二人等着看贾环出丑,毕竟他们的部队还在后方,冲锋陷阵的不会是自己。
轰隆轰隆的炮声响起,炮弹落入蒙古大军之中,开花弹的威力立显,每一发都带走了十多人甚至几十人的生命。
数十发炮弹落下后,蒙古军队竟已有近千人伤亡,短短两三分钟内,蒙古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阵型开始混乱。
前方的首领怒吼道:“兄弟们,冲上去杀光这些南蛮!靠近了这些火炮就失去作用了。"
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这种火炮的射速远超他们的想象,每间隔几秒就有五发炮弹落下,每次都能造成近百人的伤亡。
大乾一方的将领也看得目瞪口呆,李泰和邓达更是惊叹不已:“这是什么火炮,竟然如此厉害,我大乾何时有这样的武器?”
且不说大乾将领的震惊,战场上已是血肉横飞,蒙古大军在推进到三百米时,已损失近五千人。
看到如此惨烈的场面,蒙古将领双眼通红,高呼:“儿郎们,冲啊!为死去的兄弟 ** !”
蒙古士兵也变得疯狂,不顾一切地冲过火炮的封锁线,在付出数千人伤亡后,终于接近到了两百米范围内。
大乾士兵的面容清晰可见,这让蒙古士兵激动得双眼赤红,奋力向大乾军队发起冲击,却不知更大的危机正在等待他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