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小吉祥流泪,赵姨娘想起她三四岁时就跟着自己,那时她那么小,如今竟已成材,不禁红了眼眶,戳了戳小吉祥的脑袋,笑道:“你这丫头,专会让人掉泪。"
小吉祥不好意思地解释:“姨娘别乱说。"
黛玉和宝钗知道小吉祥在荣国府的日子并不轻松,因此两人关系格外亲密。
黛玉打趣道:“大好时光,怎么哭起来了?娘快别哭了,外人还以为是我这个媳妇得罪您了呢。"
赵姨娘闻言擦了擦眼泪,笑着答应:“好,听你的。"
在宁国府,赵姨娘受到的是老太妃般的礼遇,无论走到哪里,下人们都对她恭敬有加,这让她颇为得意。
荣国府,东大院内,王熙凤坐在榻上,思索着贾母交代的任务,犯了难。
宝玉的婚事实在棘手,门第高的看不上他,门第低的又怕贾母责怪自己不尽心,真是愁坏了王熙凤。
贾琏回到家中,看到王熙凤愁眉苦脸地坐在榻上,不禁笑问:“奶奶,这是怎么了?难道荣国府还有什么让你忧心的事不成?”
王熙凤瞪了他一眼,“哟,这不是我们的二爷嘛!难得从那边回来,还记挂着家里我和娘儿俩呢!”
贾琏听了这话,心中不悦,皱眉说道:“你要是总这么说话,我真不如走了。"
王熙凤虽不满,但想到还需依靠贾琏生育后代,只得笑着回应:“二爷今天脾气挺大啊,连句话都不能说了吗?”
贾琏听后略感歉意,在旁边坐下说道:“奶奶,尤二姐又不会入府,也碍不到你,不如说说到底是什么事让你如此烦闷?看看我能不能帮你想想办法。"
王熙凤便将贾母让她为宝玉找媳妇一事告知贾琏,“你说这不是为难人吗?宝玉尚未婚配却已有庶长子,哪家好人家的女儿肯嫁?就算生的是女儿,也是庶长女,这事儿实在不好办。"
贾琏听罢思索片刻道:“那便找个家世普通些的家庭好了。"
王熙凤冷笑一声,“二爷,若真找这样的家庭确实简单,可老太太那里不好交代,肯定说我们不上心。
虽说老太太眼下最看重三弟,但宝玉毕竟是她疼爱多年的孙子。"
贾琏闻言也觉棘手,忽而灵光一闪,提议道:“前些年老太太过寿时,大嫂子娘家的两个表妹怎么样?”
王熙凤回答:“按理说大嫂子的父亲身为国子监祭酒,虽官职不高,但出身清贵,确实是不错的姻缘。
只是李家以礼孝治家,非常讲究规矩,恐怕得知宝玉的情况后,不会答应的。"
贾琏听完笑道:“不去试试怎么知道结果呢?不如去碰碰运气吧。"
王熙凤明知此事十有**无望,但仍鼓起勇气前往李纨的住处。
“哟,凤丫头今天有闲工夫来看我啊,真是难得的客人,素云、碧月还不快给奶奶泡茶!”
李纨热情迎接王熙凤。
等两人进屋后,贾兰恭敬地向王熙凤行礼:"贾兰见过二婶婶。"
王熙凤笑着扶起贾兰:"兰小子,快回去温习功课吧,我跟你娘聊点事。"贾兰听完再次行礼,然后回内屋学习去了。
"大嫂子,你把兰哥儿教得很好啊。"
李纨笑了笑没有说话,她明白王熙凤没事绝不会来找她,这次肯定是有事需要帮忙。
王熙凤见李纨没回应,有些尴尬地笑了笑:"大嫂子,不知道你那两个堂妹是否已婚?"
李纨听了愣了一下,虽然不清楚王熙凤为何问这个,但还是回答:"两位妹妹年纪还小,父亲说还没给她们定亲呢。
凤丫头问这个做什么?"
王熙凤笑着说:"大嫂子,你觉得宝兄弟配得上你家堂妹吗?"
李纨听出了她的意思,对宝玉,李纨从心底里看不起,更何况全府都知道宝二爷的侍妾袭人已有身孕,这种未嫁先育的情况,是李家这样的家庭所不能接受的。
李纨严肃地说:"凤丫头,这事恐怕不太合适,你也清楚我们家是什么情况,这件事父亲一定不会同意的,就别再提了。"
既然李纨这么说,王熙凤也不好再纠缠下去,待了一会儿就告辞离开了。
回到自己的院子,贾琏问:"怎么样?大嫂子答应了吗?"
王熙凤撇了撇嘴:"答应什么呀,直接就被顶回来了!"
贾琏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既然大嫂子不愿意就算了,我们可以想想别的办法。"
皇城。
大明宫,养心殿。
一位御史站出来奏道:"陛下,臣弹劾阳平郡王贾环,他无视法律,伤害嫡母,不仅挖掉了嫡母的舌头,还将她囚禁在城外的庄园里!"其他六部的文官也纷纷附和。
林如海在一旁闭眼不语,心中暗笑,仅凭贾环防控天花一事,现在民间声誉颇高,王夫人之事还不足以让贾环受到责罚。
弘武帝语气严肃地说:“贾环府上的事朕已尽知,王氏罪责难逃。
若非贾环及时察觉,我大乾恐怕已陷入危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