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刚睡醒,晴雯告诉他王熙凤来访的事,这时一个小丫头进来通报:“三爷,西府的琏二爷来了,在宁安堂等您,说是有十万火急的事。"
贾环惊讶道:“二嫂子刚走,这琏二爷就来了,难道他们商量好了一起行动?”
平儿劝道:“三爷去看看吧,琏二爷说十万火急,或许真有大事。"
贾环来到宁安堂,看见贾琏在屋内来回踱步,一见到贾环,贾琏急忙说道:“三弟,快帮我请太医,二姐现在难产,怕是撑不住了。"说着眼眶都红了。
贾琏感激地道:“多谢三弟出手相助。"
贾环摇手道:“二哥不必如此,咱们都是自家人,先去看看尤二姐的情况。
要是生下男孩,记得送回荣国府让二嫂抚养。"
贾琏拱手道:“一切听三弟安排。"
两人来到外宅时,恰巧遇到尤三姐和尤老娘。
尤三姐见到贾环微微一愣,但此刻她顾不上这些,她姐姐还危在旦夕。
尤老娘急切地上前,还未及向贾环行礼,就问贾琏:“琏二爷,可有请到御医?”
贾琏答道:“放心,三弟已派人去请,是妇科名家,二姐儿定能化险为夷。"
尤老娘这才安心,与尤三姐一同向贾环行礼道:“民妇拜见侯爷。"
贾环摆手示意免礼。
不久,亲兵引着御医进来。
御医先向贾环行礼:“下官见过宁侯。"
贾环虚扶道:“先生不必拘礼,请进屋看看产妇情况。"
御医入内查看后出来说道:“宁侯,产妇身体虚弱,若无老参补气,恐有生命危险。"
贾琏忙问:“需要多少年份的老参才够?”
御医看了贾琏一眼,说:“至少百年,最好是三百年的人参。"
贾琏一惊,即便百年老参,荣国府也未必有多余的,更别提三百年的人参,那是家族传承的重要药材。
他不由期待地看着贾环。
贾环叹息一声,不论他对尤二姐有何看法,毕竟性命要紧,转头吩咐亲兵:“回府取一支三百年的人参来。"
亲兵刚要出发,御医开口:“宁侯,三百年的人参只需取参须即可。"
贾环点头,亲兵随即离开。
贾琏感激地说:“三弟,多谢你,若非你,二姐和孩子可能就……”
贾环拍了拍贾琏的肩笑道:“二哥何必言谢,咱们兄弟之间,一根人参又算什么!”
贾琏听后既羞愧又感动,想起自己从前未对幼年的贾环给予帮助,而贾环却对他这般情义,不禁感叹:“三弟,我远远不及你啊!”
深夜子时,一声婴儿啼哭传来,尤二姐诞下一女,母女平安。
贾环笑贺道:“恭喜二哥再添千金,能否讨杯喜酒?”
虽生的是女儿,贾琏并未失望,若生男孩需送回荣国府,恐难瞒过家中严厉之人。
想起未用晚餐,尤二姐责备贾环疏忽,忙命人备宴。
送走御医后,贾琏陪贾环用餐。
贾环离去后,贾琏进屋见尤二姐凝视孩子,问她在想什么。
尤二姐自责未能为贾琏生男孩,贾琏却安慰她,表示日后还有机会,女儿也可由她亲自抚养,未来再生男孩更佳。
尤二姐闻言释然,提到给孩子取名之事。
贾琏告知三弟已取名娴姐儿,因巧能生闲之意,与巧姐儿相呼应。
尤二姐轻声对女儿说话,眼中满是母爱。
贾琏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幸福感,这种平静与满足是他经历变故后久违的感受。
贾环回宁国府后宅,众人已睡,晴雯仍在灯下缝纫。
见贾环晚归,她抱怨几句。
贾环心疼她未休息,劝她不用等候。
晴雯体贴地说,若他不归自己难以入眠。
贾环将她拥入怀中,叮嘱她今后不必如此。
晴雯涨红了脸,恼道:“三爷,你的手!”
恰在此时,小吉祥在床上怪声提醒:“三爷,你的手!”
这突如其来的提醒让晴雯立刻挣脱了贾环的怀抱,她羞愤交加地说:“小吉祥子,你竟敢偷看,我要撕烂你的嘴!”
炕上的彩霞、晴月和香菱都忍不住笑得直不起腰,原来她们都没睡着。
转眼到了大年三十,贾府后街。
贾芸正和母亲聊天,如今他已有了官职。
五嫂子打算为贾芸操办婚事,便说道:“芸儿,娘打算给你找个媳妇。"
贾芸听后一愣,急忙回应:“娘,我还年轻,不必着急定亲。"
五嫂子笑着说:“胡说,你不小了,现在又是官身,娘自然要为你好好挑选。
前天璜奶说她侄女知书达理,模样也很好,娘想先去看看再说。"
贾芸连忙站起身说:“娘,您别操心我的婚事了,我已经有了心上人。"
五嫂子惊讶地问:“是谁家的姑娘?门当户对吗?”
贾芸的脸微微发红,说道:“娘,不是外人,是三叔府上的一个丫鬟,名叫小红。"
五嫂子一听大吃一惊,担心儿子与丫鬟之间有什么不清不楚的关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