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伏惊恐万分,刚坐上世子之位怎能就此罢休,怒吼道:“贾环,你敢!”
“宁侯且慢!”
门外传来一声高喝,镇北公王伦步入酒楼,他掌管步军统领衙门,闻讯赶来,见贾环要废了刘伏,急忙制止。
一旦刘伏在此遭此劫难,他的家族也脱不了干系。
贾环收脚抬头,见是王伦,拱手笑道:“原来是国公驾到,多年不见,国公风采依旧。"
王伦谦逊地回礼道:“宁侯过誉,小儿鲁莽冒犯,我定会带回严加管教。
至于世子刘伏,就交由我处理,听凭陛下降罪。"说完,他严厉瞪了王奋一眼。
贾环思索片刻,笑着说道:“既然国公有此请求,本侯就给个面子,把刘伏交给你处置。
不然今天非废了他不可!”
王伦再次拱手致谢:“多谢宁侯。"
旁边的刘伏长舒一口气,被王伦带来的手下扶走。
皇城。
大明宫的养心殿内,校事处的两位主管南燕、南言毕恭毕敬地站立殿下,弘武帝严肃询问:“贾环真的这样说了?”
南燕与南言对视一眼,跪下回答:“奴婢不敢欺瞒圣上!宁侯确实说过要废掉康亲王世子刘伏。"
弘武帝听完沉默许久,挥退二人:“你们先退下吧。"
慈宁宫。
康亲王刘向和刘伏父子跪地哭诉:“母后(祖母),请您为我们做主!贾环太过分了,居然随便殴打皇族子弟,以后还不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来。
就算我们自己认命,母后也不能坐视不管啊!”
太后闻言勃然大怒:“我不是告诫过你们不要招惹贾环吗?怎么连我的话都不听了?不过贾环这个行为确实是过分至极,这样下去皇家的脸面何存!快派人去请皇帝来。"
不久后,弘武帝来到慈宁宫,行礼问安:“母后召儿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刘向与刘伏连忙跪下:“臣等叩见陛下。"
弘武帝摆手示意免礼:“皇弟不必拘礼,咱们是自家人,在母后面前不用这么多规矩。"
太后沉声责备:“皇帝,看看刘伏被贾环伤成了什么样子!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一个外臣怎么能如此大胆放肆地羞辱皇室子弟?他日还不知道会做出什么可怕的事来,难道这就是你信任的人吗?”
弘武帝感到头痛,虽然对太后并无深厚感情,但毕竟是自己的母亲,于是俯身说道:“母后息怒,贾环年纪尚轻,行事或许有些冲动,但他为朝廷立下了不少功劳,还请母后看在他以往的功绩上宽恕他一次。
儿臣回去一定会好好教训他。"
白太后对皇帝说道:“你有自己的主张就好,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不过贾环这个人对皇室缺乏敬畏,你得小心提防,以免日后被他反咬一口。
我的话就说到这儿。"
弘武帝恭敬地回答:“母后,儿臣记住了。"然后瞥了一眼刘向父子,随即离开慈宁宫。
刘伏不满地说:“皇祖母,难道就这样算了?”
太后笑着回应:“你想怎么样?贾环可是皇帝信任的人,你也拿他没办法。
不过我在皇帝心中的芥蒂迟早会显现,你就别担心了,那个贾环不会有好结果的。"
回到御书房,弘武帝暗自盘算,得给贾环一点教训,否则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真可能闹出大乱子。
宁国府,宁安堂。
贾环被一道圣旨当头训斥了一顿,心里反而轻松了些,生怕皇帝毫无反应,那才叫可怕呢。
只要皇帝不杀他,他就不会走到绝路。
看到屋里的丫头们一脸担忧地看着自己,贾环安慰她们:“别担心,我没事。"小吉祥一向相信自己的三爷,听贾环这么说,立刻高兴地跳过来:“我就知道三爷最棒了。"
这时,鸳鸯进来通知:“三爷,老太太请您过去一趟。"贾环明白这是关于刚才的圣旨,便跟着鸳鸯去了荣庆堂。
刚踏入荣庆堂,就见姐妹们全都担忧地望着他,黛玉眼眶泛红,王夫人则是一副幸灾乐祸的模样。
贾母忧虑地问:“听说皇帝下旨责备你了?”
贾环笑答:“老祖宗消息真灵通,确实如此。"
贾母急忙追问:“要紧吗?”
贾环察觉到贾母是真的担心,便真诚地说:“老祖宗放心,没什么大事,就是我打了康王世子,他告到了太后那儿,皇帝才不得不训斥我。"
尽管王夫人并不相信,但她也不敢招惹贾环,林家的遭遇让她至今心存畏惧。
贾母听后放下心来,深知康王虽与当今皇帝同为一母所生,但
小吉祥神情萎靡,贾环见状望向天色,说道:“稍后咱们去园子里放风筝。"小吉祥顿时振作起来,嚷着要去找风筝。
贾环拦住她,说自家就有特别的风筝,不用着急去找。
丫头们听闻此话,纷纷加快速度吃完早饭,一同前往园子。
到了园中一片空旷处,贾环拿出从系统兑换的巨型蜈蚣风筝,展开竟有十米长,连平时文静的黛玉姐妹也惊叹不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