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十五年十月,蒙古大军最终撤退,让朝廷上下松了一口气。
雁门关的将领们也得到了弘武帝的封赏:平西伯升为平西侯,镇北侯升为镇北公,牛继宗则晋封一等侯。
清晨,贾环得知消息后默默思索,牛继宗在没有建立任何功劳的情况下就被封侯,这证实了他的猜测——弘武帝有意削弱他在开国一脉中的影响力。
贾环知道弘武帝并不想取他性命,而是希望他成为孤臣,而他手中并无兵权,生死完全掌握在弘武帝的一念之间。
这样弘武帝就能放心大胆地重用他,将来给予虚职以安顿他。
但那不是他想要的生活,那种君命难违的想法在他这里行不通。
小吉祥跑进来喊道:“三爷,贾代儒老太爷来访。"
贾环听了皱眉,这老头怎么跑到宁府来了?自从族学换了新先生后,贾代儒就回家养老,他应得的粮米从未短缺,不知这次来有何贵干?
宁安堂内,一位清瘦的老者刚站起来要行礼,贾环就急忙拦住,笑着说:“叔祖何必如此,这会让晚辈受不起啊!”
扶稳贾代儒坐下后,见他欲言又止,贾环便说道:“叔祖若有难事,不妨直言,只要我能办到,绝不会推辞。"
贾代儒老脸微红,这才开口说起孙儿贾瑞的事。
贾瑞在青楼争风吃醋,被他人打得重伤。
因家中经济困难,他曾向荣国府求助,却被王夫人推给王熙凤,仅得到二十两银子和些许参须,这根本不足以解决问题。
无奈之下,他只能来找贾环。
贾环听后叹了口气,“叔祖莫急,事情已经这样了,放宽心吧。"随即转向小吉祥吩咐:“去取一百两银子!”
小吉祥赶忙从荷包里拿出一叠银票交给贾环,贾环笑着揉了揉小吉祥的头:“稍后我会加倍还你。"小吉祥高兴得合不拢嘴。
贾环将银票递给贾代儒,“叔祖,这些钱先给瑞哥治伤用,若不够可以再来找我。"贾代儒千恩万谢地离开。
看着贾代儒佝偻的背影,贾环心中感慨:“小吉祥,去晴雯那里取一支老参送到贾瑞家。"
贾代儒回到家,妻子见他回来便急切地问:“宁侯愿意帮忙吗?”
贾代儒将银票交给妻子,感叹道:“宁侯看似严厉,但对我们宗族还算宽厚,总愿意伸出援手,比西府那边仁义多了。"
贾代儒的妻子接过银票,激动地哭起来:“老天保佑,有了这一百两银子,瑞儿就有救了。"
“哼!别提那个败家子,这么丢人现眼,不如死了算了!”
贾代儒嘴上虽这样说,眼神里却满是忧虑。
“老爷!”
妻子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正准备去抓药时,院门被推开,一个丫头走进来,贾代儒认出她是贾环的人,笑道:“吉祥姑娘来访,是不是侯爷有什么吩咐?”
小吉祥甜甜一笑,福身行礼说:“老太爷,我们三爷让我给您送来一支老参,给瑞大爷补身体。"说完,她把用红布包裹的老参递给贾代儒,接着说道:“我就不打扰老太爷照顾瑞大爷了。"再次福身,她退出房间。
贾代儒夫妇看着手中的老参,内心满是感激,朝着宁国府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
宁国府。
贾环躺在摇椅上假睡,由于没有官职,皇帝也没给他安排工作,他现在无所事事,正想着做些什么消磨时间。
“三爷,该吃饭了。"香菱轻声提醒。
贾环一听,立刻跳起来,还不忘在香菱的小脸上捏一把,逗得她又惊又笑。
到了餐桌前,看到各种菜肴琳琅满目,眼睛一亮。
宁国府的蔬菜都是贾环从系统中换来的,因季节原因不便公开,连林府都没这种待遇。
冬日里也就汤山温泉附近的菘菜等少数几种还能种植,但数量不多。
你一个臣子吃的东西比皇家还好,皇家会怎么想?
十月正是适合种大棚的时候,这样也能堂而皇之地使用。
想到这里,贾环笑着问晴雯:“你知道府里哪里有空地可以种菜吗?”
晴雯愣了一下,眨眨眼笑道:“三爷,要是种得少,院子里就行。
不过现在不是种菜的时节啊。"
平儿接过话头:“爷,要是种得多,可以在园子里找个地方,实在不行,把西苑腾出来也可以,那边一直空着。"
贾环想了想说:“好,下午让人把西苑整理出来,我要建大棚。"
吃完午饭,贾环带着一群好奇的丫头去了西苑,她们都想看看三爷要怎么种菜。
找了几个健妇开始整理场地,贾环独自去库房,把从系统兑换的塑料布存放在里面。
回到西苑后,他让人把塑料布搬来,在他的指导下,半天工夫大棚就搭好了。
“咦!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呢?怎么一个个都成了泥猴子!”
贾环抬眼望去,只见黛玉站在院门口,歪着头看他,身后跟着迎春、探春、惜春和宝钗等人。
贾环笑着打趣道:“林姐姐今日怎么来了?紫鹃也不提前通知一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