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严肃道:“老先生,您也不愿看到朝廷大军围攻,致使苗寨覆灭吧?当今圣上英明,今日我愿与您共同上书说明缘由,相信圣上会宽恕苗族的过错。"
老者思索良久,挥手示意,兵器坠地声响不断。
杜远被斩首后,避免了一场浩劫。
当晚,贾环的奏折即刻以八百里加急送往神京。
神京城内,大明宫养心殿正逢早朝。
一名御史指责贾环擅自包围南疆城,未经旨意便扣押二品封疆大吏并杀害城卫都统,罪责当诛。
南疆城官员早已将贾环的行动以快 ** 至神京,但未夸大其词,如实上报。
新任督察院左都御史林如海闭眼 ** ,毫不担心。
他坚信贾环必有充分理由才会如此行事。
宋国公曹文忠悲从中来:“陛下,贾环太过放肆,竟杀害我的外孙,请陛下为我主持公道!”
弘武帝苦恼不已,贾环总是不先递奏折,给他惹了不少麻烦,越想越生气。
张廷玉出列说道:“陛下,待宁侯的奏折到达,听听他的解释。
我想若非紧急情况,贾环断不会如此鲁莽行事!”
曹文忠脸色铁青,对张廷玉说:“张大人,难道贾环的行为还有道理吗?”
张廷玉丝毫不惧曹文忠,笑着说道:“老夫并未说宁侯有错,一切还需等宁侯的奏折送达,看过他的陈述后再做定夺,陛下以为如何,宋国公?”
此时朝堂上争论正酣,一名小太监出现在养心殿门口,戴权急忙上前迎接,果然带来了贾环的奏折。
贾环的奏折分为两部分:一是澄清苗族土司叛乱的 ** 并请求责罚;二是说明自己之所以采取行动的原因,担心战事可能动摇国本。
弘武帝阅完两份奏折后递给张廷玉,说道:“爱卿也来看看贾环究竟说了些什么。"
张廷玉阅毕后递给其他人,说道:“陛下,宁侯不仅无错,反而有功。
杜远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非处死不能平息民愤。
更何况杜群任职期间对苗民横征暴敛,罪孽深重。"
林如海看完后亦出班进言:“陛下,若与苗族全面开战,即便获胜,我朝也会损失惨重。
北辽罗刹人虎视眈眈,西南沿海局势也不稳,此时对苗族用兵岂不是给敌国机会?况且国库尚不足以支持一场大战。"
弘武帝点头道:“林爱卿所言极是。"
曹文忠看过奏折后脸色阴沉,他知道苗族土司的证词属实,只是遗憾南疆方继先毫无音讯。
张廷玉奏道:“陛下,杜群一家应押至神京交由大理寺审理,至于贾环,能避免一场浩劫,理应嘉奖。"
牛继宗附议道:“陛下,张大人所言极是,宁侯确实功不可没。"
卫国公邓达也出班说道:“陛下,宁侯此番功劳晋爵完全值得,但他年纪尚轻,已身居高位,若再晋升恐对他成长不利,不如让他多历练些时日。"
林如海亦表示赞同:“陛下,卫国公所言有理,贾环年纪轻轻便位高权重,不宜再升以免骄纵。"
邓达的话正合弘武帝之意,但他眉头微皱:“若功而不赏,岂不寒了天下功臣之心?”
卫国公邓达奏道:“陛下不妨从其他方面进行赏赐。
我听闻宁侯乃庶出,其母如今仅为五品宜人。
陛下可借此机会晋封其母,彰显贾环之功绩。"
弘武帝听后大喜,暗自责怪自己竟未想到这一点,“戴权,速传旨,晋封贾环之母赵氏为三品淑人,并赐贾环斗牛服。"
退朝后,三位国公同行,曹文忠神色阴郁,因外孙新逝心中悲痛,“邓兄,为何在朝堂上替贾环说话?”
英国公李泰微笑道:“曹贤弟,你仍未明了。
即便我们反对又有何用?贾环的功绩摆在眼前,邓贤弟一句话便断了贾环晋升之路。
为贾环之母请封,也是昭告天下,贾环不过是一介庶出罢了。"
邓达笑着点头,“还是李兄了解我。"说罢,爽朗一笑。
荣国府中,荣庆堂内,贾母正与王夫人、薛姨妈谈笑。
忽见鸳鸯急匆匆进来,“老太太,前院来了天使宣旨,让赵姨娘接旨!”
贾母皱眉,“赵姨娘接旨?难道环哥儿在南疆又有战功?”
随即带着王夫人和薛姨妈往前行院而去。
“……贾赵氏教子有方,特晋封为三品淑人,钦此!”
众人至前院时,只见赵姨娘跪地接旨。
贾母虽位高权重,对此却毫不在意,而王夫人的脸色却极为难看。
张姨娘本是家中仆役出身,如今却成了朝廷封赏的三品命妇,按礼制将来见面还需行礼,这让王夫人难以接受,手中绢帕已被她揉得不成样子。
薛姨妈则露出羡慕嫉妒之色,眼见赵姨娘由家仆升至朝廷五品宜人,再获三品淑人之封,这无疑是奴仆逆袭的典范,薛姨妈这才真正理解了“母凭子贵”
的含义。
送走宣旨的小黄门后,贾母对赵姨娘说道:“如今你已是朝廷命妇,平日言行需端庄稳重,切不可再像从前那般放纵失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