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8日|阴转晴
清晨六点半,手机的震动声在枕边响起,我睁开眼时,外面天色还是灰蒙蒙的。我没有赖床,拉开窗帘,让冷风灌进来,房间里充斥着冷冽的空气,让我一下子清醒。
洗漱完后,我坐在桌前,翻开昨晚手写在便利贴上的待办事项:
核对财务流程数据
梳理会议纪要
更新进度周报细节
整理跨部门反馈
简单吃了两口面包,我就背着包出了门。地铁上人不算多,我靠在车门边闭目养神,脑子里快速过着今天的流程。魏鹏昨晚给我发信息,说副总可能会让我试行小组例会主持,看看我能否带队跑起来。
到了公司后,工位上堆着一叠打印好的财务明细表,是财务部门昨天发来的确认件。我坐下来,先从最左侧的数字开始一行行对照之前汇报用的版本,确认数额是否一致。李倩以前曾提醒我:“不要依赖别人的表格,关键数字要自己核过。”当时我觉得她多此一举,现在才知道,一个小数点的错误就可能影响上千万的项目预算。
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一切都要落地,落到你自己手里。”
刚核完财务表,邮箱弹出副总的邮件:“周磊,今日上午十点,你主持部门周例会,先按你的思路走,看看节奏。”
我盯着屏幕,深吸一口气。虽然预料到了,但当真来了,还是会紧张。
十点整,会议室里灯光明亮,投影仪已经接好,我站在前方,扫了一眼台下。部门同事们或低头翻文件,或看向我,表情各异。魏鹏靠在后排的椅子上,冲我挑了挑眉,示意我“放松”。
我点开PPT第一页,开口:“本周例会由我来主持,流程依旧是项目进度更新、跨部门反馈确认,以及下周重点任务布置。”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比想象中要稳一些。
每当有人提问,我都先记录,再当场给出初步解决思路,能确认的立刻确认,不能确认的标注“待核”,并承诺会在当天内回复处理。以往开会时我只需要记录和补充,现在轮到自己来把控节奏,才体会到李倩当时的“控制场”并非简单的强硬,而是对全局的预判和细节掌控。
会议持续了四十分钟结束,大家陆续散去时,副总走过来,低声说了一句:“不错,节奏比我预期的还稳。”他拍了拍我肩膀,转身走了。
我握着手里的水杯,指尖有点发烫。回到工位后,我喝了几口水,才让紧绷的神经稍微放松。
午饭时,魏鹏端着餐盘坐到我对面,嘴里嚼着饭:“你今天挺冷静啊,跟当年第一次做汇报时那个愣头青不一样了。”
我笑了笑:“是被逼出来的。”
魏鹏看着我,表情忽然认真:“以后会更累,你做好准备了吗?”
我没回答,只是继续吃饭,脑子里却闪过李倩离开前说的那句“你要跑快点,但别跑丢自己”。
吃完饭后,我在工位上继续处理跨部门反馈表。下午两点,副总发来一封内部通知,内容是“下周启动新线项目预研,由周磊牵头整理第一轮需求调研”。短短一行字,正式将我推到了更大的舞台上。
我盯着这封邮件,手指在鼠标上轻轻敲打了几下。心里升起一种莫名的紧张与兴奋。
下午四点半,我去了档案室取之前李倩留下的项目存档,准备把里面未清理完的表格做最后汇总。翻找文件时,我看见一个黄色文件袋,袋口贴着一张便利贴,上面写着“周磊”,旁边还有一个小箭头,指向袋子内部
我愣了几秒,拉开袋子,里面是一沓打印纸和几张手写稿,上面标注着“跨部门协作流程优化建议”、“预算模型结构说明”等标题,还有李倩留下的手写注解:“如需调整,请先参照原模型再行变更。”字迹依旧清秀冷静,却透着一股耐心。
那一瞬间,我仿佛又看见了她坐在工位上,抬头看向我说:“这个表格里有几个公式错了,下次要先用手算一遍再拖公式。”
我坐在档案室的铁皮椅上,翻着这些纸张,鼻子微微发酸。
回到办公室后,我在电脑前将纸质内容逐条录入系统并归档,同时写下一条内部便签:“感谢所有教过我的人,我会继续学。”
晚上七点,办公室只剩下零星几盏台灯亮着,打印机偶尔响起,夜色顺着窗缝爬进来,把地面染成一片深灰。
魏鹏走过来,把一瓶矿泉水放在我桌上:“别太晚,早点回去。”
我笑了笑:“还有最后几个文件要做完。”
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拍了拍我肩膀,转身离开。
等所有文件录入完毕,已是晚上九点多。我关掉电脑,收拾好桌面,将李倩留下的那份文件袋放在抽屉最深处,轻轻合上。
走出办公室时,我回头看了一眼,灯光下的工位整齐安静,像从前无数个加班夜晚的影子重叠在一起。
我知道,自己已经站到了新的阶段。
我也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毕业后打工日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