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6日|多云
周六,公司虽然没有统一安排加班,但项目筹备期的任务排得密密麻麻。我一早还是照常来到办公室,刷卡进门时,楼道里只有打印机低沉的声音和散落的光影。桌上堆着昨天会议结束后我没来得及处理完的资料,有些凌乱,也显得真实。
我坐下来开始继续核对系统资料的完整性,尤其是关于新线项目预算的部分。副总昨天的那句“后面就靠你主导了”还在耳边萦绕。他没有正式任命什么职位,但那种话,已经等于是一种授权。
上午十点左右,我接到信息技术部的邮件通知,说我申请的系统权限已升级,具备部分跨部门数据访问权。我第一时间登录系统,在整理新线背景文档时,发现之前那个带有李倩私人邮箱提示的链接依旧挂在那里。
之前我没动它,只是保存了截图。这一次,我鼓起勇气点击进入。弹出的是一个加密页面,要输入授权验证码。我试着用她生日组合的几组数字拼接,居然成功了。页面缓缓打开,是一个Word文档,标题叫《Stage_Zero_Notes》。
里面是她在调岗前为“项目后继者”撰写的工作备忘,结构清晰,甚至语气都保持着她一贯的克制。文件末尾留有一句话:“不需要感谢,也无需背负。我只是提前帮你清了杂草,真正的路要你自己走。”
那一刻,我说不上来是感动还是沉重。
魏鹏中午找我吃饭,约在公司楼下面馆。他最近虽然去了协调岗,但事情比以前更多,整个部门之间都靠他维持沟通节奏。他一边吃面一边跟我说:“从她走那天开始,我就知道你得独立撑起来了。今天这一步你走出来了,挺好。”
我问他:“你知道她什么时候就打算离开的吗?”
他筷子顿了顿,语气慢了下来:“去年十月她就有动向了。只是那时候高层还在博弈,她一直没告诉你,大概是不想让你乱。”
我沉默了很久。
吃完饭回到工位,我开始按照会议精神规划本周任务进度表。整个新线项目将分四个阶段推进,我现在要做的是前期调研、团队分工和渠道摸排。副总那边还等着我提交初版架构文档,时间不多。
下午三点,我拉起跨部门的第一次小型协调会。人不多,但每个负责版块的负责人都在。不同于以前李倩坐在台前主持、我记录笔记,现在是我站在正中间,每句话、每个决策都要亲自把控节奏。
“本次项目将分成A、B、C三大块推进,时间节点明确,周三前请各版块负责人提交风险预估与成本评估材料。”
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手心全是汗,但语气尽量平稳。没有人对我发出质疑,说明这一步,我已经跨过去了。
会议后,魏鹏走过来低声说:“不错,你现在说话别人会听了。”
我笑了笑,却不敢放松。
傍晚快六点,副总约我上楼讨论架构草案。会议室灯光偏暗,他翻着文件,一边看一边说:“你走得很快,我得提醒你,不光要看眼前的路,也要想后面的人怎么接。别把节奏跑得太紧。”
我点头。他说完后又顿了顿:“李倩当初最被认可的一点就是,她不光自己跑得快,还能拉着别人一起走。”
这句话让我回办公室后坐了很久。
我开始重新审视流程图,把每一个流程节点改得更清晰,方便未来任何人接手。我突然明白,这才是“领导力”的真正含义。
夜里十点多,我还没走。整栋楼灯光逐渐熄灭,我泡了一杯速溶咖啡,在文件夹最深处找到了李倩留下的那份《周磊观察报告》副本——这是一份她从去年三季度起断断续续填写的Excel表格,记录我每次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方式、性格变化轨迹……
我一格格读着,仿佛又听见她在办公室那头用克制语气纠正我的错漏:
“这里的措辞不够专业。” “图表颜色别用红色,审美太硬。” “开会时注意停顿,太快会显得没重点。”
我轻声笑了笑,合上文档,拉开窗户,夜风扑面而来。
我知道她已经不在,但她还在某种形式上陪我走着这条路。而现在,轮到我独自往前了。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毕业后打工日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