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日(晴) 郑州北郊工地
今天的太阳像在头顶点了一把火,整个工地都跟烧起来似的。中午十二点,地表温度已经飙到了四十度,水泥地面都快能煎鸡蛋了。
我一大早就去工地西南角查模板脱模情况,这一片区域昨天才拆完钢管,还没完全清理干净,模板架子倒是垒得整齐,但旁边堆放的废弃钢筋乱成一团。我蹲下身,仔细检查每一根钢筋有没有锈蚀没清理,边上一个师傅喊我:“小周,别这么仔细看,没人真管这些。”
我没说话,只是拍了几张照。照片上那团乱糟糟的钢筋像一个隐患的缩影——可能今天没事,明天没人清理就出事。
上午十点,老郑通知我:“准备一下,明天上午开协调会,你跟我一起去。”
我一愣:“我也去?”
“你是林知秋临时顶替的技术岗,人不到,你得去。你不说她昨天还住院?那你得顶。”
我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翻腾起来。这次会议是项目部对接总部工程部的例会,按道理我这种临时工连资格都没有。可现在林知秋病了,现场又没人能替,老郑只能让我硬顶上。
中午吃饭的时候,赵启明凑过来:“你要去总部了?”
“嗯,明天。”
“挺厉害啊。”他咧嘴一笑,可我总觉得这笑有点酸,“回头带点冷气回来,宿舍快蒸人了。”
他转身走了,我心里突然有点不安。
饭后我去医院看林知秋。她住在市三院外科病房,脚踝上缠着绷带,人倒是精神还不错,戴着眼镜在看图纸。
“你怎么来了?”她放下手中的图纸,“你不该在工地上吗?”
“过来看看你,也顺便说一下,明天我要跟老郑去开协调会。”
她点点头:“老郑跟我说了。”她顿了顿,“你有笔记本吗?我把会议上可能问到的几个节点写给你。”
我拿出随身带的小本子,她一边说,我一边记:混凝土浇筑温差控制、支模加固点的布置逻辑、高空作业排查清单、安全帽佩戴比率……
“重点是别慌。”她合上本子,“你要实在不懂,就说‘这个问题我回去查资料补充’,别乱答。”
我点点头:“我会的。”
她望着我,眼神柔和了些:“你干得比我想象中好。”
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是她第一次当面夸我。我忽然觉得那些早上五点起来、顶着太阳检查的日子,值了。
下午五点半下班,我回宿舍时发现赵启明正躺在床上玩手机,脸色不太好。
“怎么了?”
“下午绑钢筋的时候我手滑了,钢筋掉到下层工人旁边,差点砸着。”他说着低头摸了摸后脑,“老郑骂了我一顿,还罚了我三天工钱。”
我有点惊讶:“没伤着人吧?”
“没,但那人吓了一跳,说要是砸着他,非得讨个说法。”他叹了口气,“我不想干了。”
我没接话。赵启明是我进工地后认识的第一个人,也是一直一起干活的兄弟。他脾气急,但人不坏,只是这次确实是他粗心了。
“要不先别急,等协调会开完,我跟老郑说说,看能不能让你调个轻点的岗。”
“用不着。”他躺在床上翻身过去,“你现在是技术员了,管不着我。”
我怔住了。没想到他会说这种话。
我忽然明白了,他心里憋着一股气,可能不是因为被罚,是因为我“爬”得比他快了。
可我真不是“升”上去的。我知道自己什么都没有,学历是假的,证也没考。每天早上五点起、晚上九点查完才敢睡觉,这才硬撑下来一点“技术员”的皮。
可在赵启明眼里,我可能就是“走运的幸运儿”。
晚上十点,我在阳台上站了很久。楼下工地还亮着几盏临时灯,像几颗孤零零的眼睛盯着黑夜。
我突然明白,所谓“出人头地”,有时候不仅仅是外人不服,连身边人也会变了脸。
但我不能退。不是因为我想争什么,而是因为我知道,明天的那个会,我要代表林知秋,也代表我自己。
哪怕我只是个临时工,我也要把这一天干好。
哪怕明天露了怯,我也要咬牙挺住。
因为这世界不会永远为失败找理由,但它也永远不会拒绝一个认真的人。
喜欢毕业后打工日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毕业后打工日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