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兵!天赐神兵!”李世民的声音因激动而嘶哑,胸膛剧烈起伏,“有此利器在手,突厥引以为傲的铁甲重骑,不过是披着朽木的土鸡瓦狗!我大唐儿郎持此刀锋,当可劈开一切顽敌,涤荡寰宇!”断裂的“定唐”剑躺在泡沫碎屑中,在顶灯的照射下,那参差的豁口如同被天狗啃噬的残月,无声地诉说着冷兵器时代在工业力量面前的脆弱与终结。
这惊心动魄的一幕,让整个商场陷入了死寂。魏征和长孙无忌脸色发白,郑和下意识地握紧了腰间的绣春刀柄。逸一快步上前,看着那截断剑,又看了看李世民手中完好无损的钢刀,心有余悸地按住帝王激动得微微颤抖的手臂。
“陛下!此刀虽利,终究是应急之物,非长久之计!”她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我冒险提供这些武器,是让你们在生死存亡之际多一分倚仗,更是为了让你们见识后世冶铁之术的冰山一角!若真想让你麾下万千大唐将士尽数披此坚甲、持此利刃……”
她的目光锐利如电,猛地转向角落一个不起眼的书架。那里,静静地陈列着几本封面朴素的书籍。她快步走过去,抽出一本深蓝色封皮、烫银书名的厚册——《金属冶炼图谱:从矿石到精钢》。翻开封面,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图示和文字说明。她将书页重重拍在李世民面前的货架上,手指精准地点在一幅复杂的工艺流程图解上。
“看这里!”她的指尖敲击着绘制精细的“高炉剖面结构图”,接着滑向“淬火介质温度曲线表”,最后停留在“合金元素配比效果对比”的彩色显微照片上。“这才是根本!焦炭配比,鼓风强度,温度掌控,合金添加……每一步都关乎钢铁的筋骨与魂魄!你们需要的是这些知识,是打造属于大唐自己的‘神兵’的熔炉和铁砧!而不是仅仅依赖我这里的几把刀!它们数量有限,终有用尽之时!而且大批量采购现代开刃武器,在我所处的时代,是足以引来国家机器关注的滔天大祸!你们带回去的,只能是未开刃的‘胚子’,回去后,需寻顶尖工匠,以你们自己的技艺开锋!”她的话语如同重锤,敲打在李世民沸腾的心头。
---
药品区弥漫着一种与现代超市格格不入的、混合了消毒水和药片苦涩的独特冷香。这气味让郑和感到一丝陌生,却又奇异地带来某种关乎生死的庄严感。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个造型奇特的蓝色塑料装置——哮喘吸入剂,捧在掌心,如同捧着一件关乎国运的稀世珍宝。光滑的塑料外壳冰凉,上面印着复杂的英文和剂量说明。他仔细端详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按压的阀门,眼神复杂而专注。
“逸姑娘,”他抬起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眼眶微微发红,“太子殿下……标儿他……自小体弱,每至深秋寒重,便咳喘不止,夜不能卧,呼吸之声如拉风箱,小脸憋得青紫……皇后娘娘衣不解带守在榻前,以泪洗面……宫中御医,汤药针灸用尽,也只能稍缓一时之苦……”巨大的玻璃药柜,清晰地映照出他此刻忧心如焚的面容和泛红的眼角。太子的病痛,皇后的憔悴,如同巨石压在这位三宝太监心头。
逸一静静地听着,脸上的轻松神色褪去,换上了凝重。她踮起脚尖,从高处的货架上取下一个包装可爱的盒子,淡蓝色的底纹上印着憨态可掬的卡通小熊图案。“这是儿童退烧贴,”她将盒子递给郑和,“若太子发热,贴于额头,物理降温,比湿毛巾更持久有效。”接着,她又熟练地从冷藏柜中取出几盒粉红色的悬浮液和白色的药片,装入一个印有红十字的小型恒温箱中。“这粉色药水是草莓味,每次一管,一日三次。白药片味苦,可碾碎拌入少许蜂蜜服用。”
她盖上恒温箱,动作轻柔而郑重,仿佛里面装着的是易碎的琉璃。然后,她抬眼直视郑和,声音压得更低,带着一种近乎耳语的谨慎:“郑公公,若……若皇后娘娘凤体沉疴,这些药物依然力有不逮……下次再来时,务必……务必悄悄带一片娘娘贴身衣物未曾清洗过的料子,不拘大小,最好是沾染过……咳,汗渍或……分泌物之处。”她看到郑和眼中瞬间升起的惊疑与不解,立刻补充道,“切勿声张!我需用后世的精密仪器,分析其上的……病灶痕迹,或许能找到更对症的良药。此事关乎娘娘凤体安康,务必隐秘!”
---
紫禁城,武英殿。沉重的殿门紧闭,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朱元璋背着手,焦躁地在光可鉴人的金砖地面上踱步,每一步都踏出沉闷的回响,如同他此刻擂鼓般的心跳。当郑和的身影终于伴随着一道微光在殿中凝实,老皇帝几乎是扑了上去。
“如何?药呢?标儿的药呢?!”他急切的吼声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
郑和恭敬地跪下,双手将那个小小的恒温箱高举过头顶:“陛下,幸不辱命!逸姑娘亲选药物在此,并再三嘱咐用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