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师说得对!”李叔第一个拄着木棍站了出来,声音嘶哑却带着力量,“文澜先生没了,林老师还在!学堂不能倒!娃儿们……不能一辈子活在害怕里!大伙儿,有力气的,跟我去清场子!”
“对!清场子!”
“盖学堂!”
“为了娃儿们!”
稀稀拉拉的应和声渐渐汇聚成一股微弱却坚定的力量。悲伤依旧在,恐惧仍未散,但一种名为“希望”的种子,在林墨执着的点燃下,开始在劫后的废墟上艰难萌芽。
接下来的日子,青山坳在废墟中开始了艰难的复苏。清理残骸,搭建临时的窝棚,寻找未被毁掉的种子……重建的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和泪水。而那座被林墨命名为“星火学堂”的临时建筑,成为了整个村落的精神图腾。
学堂极其简陋。主体是用清理出的还算完好的梁柱和土坯勉强搭建起的棚屋,顶上覆盖着厚厚的茅草。没有桌椅,只有村民们从废墟里扒拉出来的、高低不平的石块充当坐墩。唯一的“黑板”,是一块被烧得半焦、勉强磨平的巨大木板。
但就在这简陋至极的棚屋中央,却悬挂着整个青山坳最珍贵的东西——那盏水晶星灯!它被小心地悬挂在一根横梁上,灯芯那点如烛火般的混沌星火稳定地燃烧着,散发着温暖而纯净的光芒,照亮了棚屋的每一个角落。灯光所及之处,空气中残留的污秽气息似乎都被净化,让人心神安宁。每当夜幕降临,这盏灯便成了青山坳最亮的星。
开学的第一天,阳光透过茅草的缝隙洒落。十几个孩子,大的不过十二三,小的只有五六岁,脸上还带着惊惧未消的怯懦和失去亲人的悲伤,被父母或祖辈领着,小心翼翼地走进了这座简陋的学堂。他们好奇又害怕地看着悬挂在中央、散发着温暖光芒的星灯,看着站在“黑板”前,虽然脸色苍白却目光温和而坚定的林墨。
林墨看着这些经历了地狱般恐怖的孩子,看着他们眼中尚未散去的阴霾,守护核心印记处的枯竭感似乎都被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填满。他拿起一块烧焦的木炭,在那块焦黑的“黑板”上,用力地、一笔一划地写下三个大字:
**青——山——坳**
“孩子们,”林墨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心底,带着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今天,我们‘星火学堂’,开课了。”
他指着黑板上的字:“这三个字,是我们的家。家,是什么?”
孩子们怯生生地看着他,没人敢回答。
“家,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林墨的目光扫过每一张稚嫩的脸庞,“就像村口的古井,就像后山的梯田,就像……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但随即更加坚定,“家,可以被毁坏,但只要人还在,心还在,家……就永远在!”
他拿起另一块木炭,在那三个大字旁边,又用力地写下两个字:
**希——望**
“希望,是什么?”林墨的目光投向悬挂的星灯,“希望,就是这盏灯里的火。文澜爷爷用他的生命保护了它。小豆子,用他的勇敢点燃了它。现在,它挂在这里,照亮我们的学堂。这火,很小,但它不会熄灭!因为它燃烧的,是我们守护家园的心!”
孩子们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那盏温暖的星灯吸引,眼中的恐惧似乎被那光芒驱散了一点点。
“从今天起,”林墨的声音如同晨钟,敲醒了沉寂的心灵,“我们在这里,一起学习识字,学习算数,学习我们脚下的土地为什么能长出庄稼,学习天上的星辰为什么会发光……学习所有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更智慧、更能守护好我们家园的知识!”
他顿了顿,目光变得无比深邃,仿佛穿透了简陋的棚屋,望向了无垠的星海:“我们也要记住,记住那天上的裂痕,记住那可怕的怪物。记住它们,不是为了害怕,而是为了……**知道**!知道这世界很大,有光明也有黑暗。知道只有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团结,才能守护好我们的青山坳!才能让文澜爷爷的牺牲……不会白费!”
“星火学堂,就是点燃希望,传承守护的地方!只要这盏灯还亮着,”林墨指向悬挂的星灯,灯芯的星火仿佛感应到他的话语,欢快地跳跃了一下,“只要你们心中的火种不灭,青山坳……就永远不会消失!”
简陋的棚屋里,一片寂静。只有星灯燃烧的细微噼啪声,和林墨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回荡。孩子们眼中的怯懦和悲伤,渐渐被一种懵懂的、名为“求知”的光芒所取代。几个年长些的孩子,用力地挺直了小小的脊梁。
棚屋外,悄悄围拢过来的村民们,听着里面传出的声音,看着那盏在简陋学堂中静静燃烧的星灯,许多人默默地擦去了眼角的泪水,粗糙的手紧紧握成了拳头。
废墟之上,希望的火种,在稚嫩的诵读声中,悄然播下。那点桃树苗的虚影,在学堂传出的读书声里,似乎也迎着风,舒展了一下嫩绿的叶片。
喜欢乡村教师重生奇遇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乡村教师重生奇遇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