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日,吴国君主封已故南阳王孙和的儿子孙皓为乌程侯。
大臣们上奏请求册立皇后和太子,吴国君主说:“我德行浅薄,继承了这宏大的帝业,执政时间不长,恩泽还没有广泛施予,册立后妃名号、确定太子之位,这些都不是当务之急。”有关官员坚持请求,吴国君主还是不答应。
孙綝带着牛肉和酒去进献给吴国君主,吴国君主不接受,孙綝就带着这些去了左将军张布那里。喝酒喝到畅快的时候,孙綝发起了牢骚:“当初废掉少帝的时候,好多人劝我自己当皇帝。我觉得陛下您贤明,所以才把您迎立为帝。这皇帝要不是我,您也当不上,现在我献上礼物,却被拒绝,这跟对待普通大臣没什么两样,看来我得重新考虑一下了。”张布把这话告诉了吴国君主,吴国君主心里就记恨上了孙綝,又担心他会发动变故,就多次给他赏赐。戊戌日,吴国君主下诏说:“大将军掌管朝廷内外各种军事事务,事情繁多,特命加授卫将军、御史大夫孙恩为侍中,让他和大将军一起分担各项事务。”有人向吴国君主告发孙綝心怀怨恨,后悔迎立他,还想谋反,吴国君主把这人抓起来交给孙綝,孙綝就把这人杀了。孙綝经过这事,心里越发害怕,就通过孟宗请求到武昌屯兵,吴国君主答应了。孙綝下令让他所统领的中营一万多精兵都做好装载准备,又索要武库中的兵器,吴国君主都下令如数给他。孙綝还请求让中书省的两名郎官去掌管荆州的各项军事事务,主管官员上奏说中书省官员不应该外派,吴国君主却特意批准了。孙綝的所有请求,吴国君主没有一样拒绝的。
将军魏邈对吴国君主说:“孙綝到了外地,肯定会生变故。”武卫士施朔也告发孙綝谋反。吴国君主打算讨伐孙綝,就秘密询问辅义将军张布,张布说:“左将军丁奉,虽然不擅长文书之类的事务,但智谋过人,能决断大事。”吴国君主就把丁奉召来,告诉他这件事,并询问应对计策。丁奉说:“丞相孙綝兄弟党羽众多,势力强大,恐怕人心不齐,不能仓促制服他们。可以趁着腊祭大会,利用宫廷卫士来诛杀他们。”吴国君主听从了他的建议。
十二月丁卯日,建业城中传言说第二天的腊祭大会会有变故,孙綝听到后很不高兴。夜里,刮起大风,吹得房屋摇晃,沙尘飞扬,孙綝更加害怕。戊辰日,腊祭大会举行,孙綝称病不来。吴国君主强行让他来,派了十几批使者去请,孙綝没办法,准备入宫,众人都劝阻他。孙綝说:“国家多次下令,我不能推辞。你们可以预先整顿好兵力,让我府里起火,这样我就有理由快点回来了。”于是孙綝进了宫,不久后府里果然起火,孙綝请求出宫,吴国君主说:“外面的士兵很多,丞相就不用操心了。”孙綝起身离席,丁奉、张布使了个眼色,左右的人就把孙綝绑了起来。孙綝磕头说:“我愿意被流放到交州。”吴国君主说:“你当初为什么不把滕胤、吕据流放到交州呢!”孙綝又说:“我愿意沦为官府的奴隶。”吴国君主说:“你为什么不把滕胤、吕据变成奴隶呢!”于是就把孙綝杀了。然后拿着孙綝的首级对他的部下说:“凡是和孙綝同谋的,一律赦免。”孙綝的部下放下兵器投降的有五千人。孙闿乘船想向北投降魏国,被追上杀了。孙綝被灭了三族,吴国君主还让人挖开孙峻的棺材,拿走他的印绶,砍碎棺材板后埋了。
己巳日,吴国君主任命张布为中军督。重新安葬了诸葛恪、滕胤、吕据等人,那些因为受诸葛恪等人事情牵连而被流放的人,全部召回。有朝臣请求为诸葛恪立碑,吴国君主下诏说:“诸葛恪在盛夏出兵,士兵伤亡很大,却没有取得一点功劳,不能说他有能力;他接受了托孤的重任,却死在小人手里,不能说他有智慧。”于是这件事就搁置了。
当初,蜀汉昭烈帝刘备留下魏延镇守汉中,采用的是在各个营寨都布置重兵来抵御外敌的策略,敌人要是来进攻,根本进不来。到兴势战役时,王平抵御曹爽,也是沿用这种制度。等到姜维掌权,他提出建议说:“在各个营寨分散防守,只能抵御敌人,没办法获得大的战果。不如等敌人来了,各个营寨都收起兵力,聚集粮草,退到汉、乐二城,放敌人进入平地,守住重要关卡进行防御,再派出游击部队,等待敌人露出破绽。敌人攻打关卡攻不下来,野外又没有零散的粮草,从千里之外运粮,自然会疲惫不堪。等他们撤退的时候,各个城池再一起出兵,和游击部队合力攻击,这才是消灭敌人的好办法。”于是蜀汉君主命令督领汉中的胡济退到汉寿驻守,监军王含守卫乐城,护军蒋斌守卫汉城。
甘露四年(公元259年,己卯年)
春天正月,宁陵的井里出现了两条黄龙。在此之前,顿丘、冠军、阳夏的井中也多次有龙出现,大臣们都觉得这是吉祥的征兆,魏国皇帝说:“龙象征着君主的德行,它既不在天上,也不在田野,却多次屈身于井中,这可不是好兆头。”于是写了一首《潜龙诗》来自我讽喻,司马昭看到后很厌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