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元年(公元254年,甲戌年)
春天二月,发生了件大事,中书令李丰被杀了。想当初,李丰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名声很响亮,全国上下都对他赞不绝口。他老爸太仆李恢却不希望儿子这样高调,就让他关起门来,别跟外人来往。曹爽把持朝政那会儿,司马懿称病不出。李丰担任尚书仆射,在曹爽和司马懿两边都没明确站队,所以曹爽被杀的时候,他没跟着遭殃。李丰的儿子李韬,还娶了齐长公主。后来司马师掌权,任命李丰为中书令。
当时,太常夏侯玄那也是天下闻名,但因为他是曹爽的亲戚,一直没得到实权,心里常常不痛快。张缉因为是皇后的父亲,从郡守位置上退下来后闲居在家,也挺郁闷的。李丰跟他俩关系都特别好。司马师虽然提拔了李丰,可李丰心里其实向着夏侯玄。李丰在中书令这个位置上干了两年,皇帝好几次单独召见他谈话,也不知道他俩都说了啥。司马师知道他们肯定在商量跟自己有关的事,就把李丰叫来质问,李丰却没说实话。司马师一气之下,拿起刀的环把李丰砸死了,然后把尸体扔给廷尉。接着就把李丰的儿子李韬,还有夏侯玄、张缉等人都抓进了廷尉大牢。钟毓负责审理这个案子,他说:“李丰跟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冗从仆射刘贤等人密谋,说:‘册封贵人那天,各个军营的士兵都会在宫门外屯守,陛下会到殿前平台,到时候咱们一起拥护陛下,带着群臣和士兵,去杀了大将军司马师;要是陛下不同意,那就把他劫持走。’”还说:“他们计划让夏侯玄当大将军,张缉当骠骑将军,夏侯玄和张缉都知道这个密谋。”庚戌这天,李韬、夏侯玄、张缉、苏铄、乐敦、刘贤都被处死,并且灭了三族。
夏侯霸逃去蜀国的时候,邀请夏侯玄一起走,夏侯玄没答应。司马懿去世后,中领军高阳人许允对夏侯玄说:“这下你不用担心啦!”夏侯玄却叹气说:“士宗(许允字),你咋这么看不清形势呢!司马懿还能因为两家世代交好,把我当年轻人看待,可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上)容不下我啊。”等夏侯玄被关进大牢,他坚决不肯招供认罪,钟毓就亲自来审问他。夏侯玄一脸严肃地斥责钟毓说:“我犯了什么罪!你这是用审问小吏的态度来责问我,你干脆直接替我写供词算了!”钟毓知道夏侯玄是名士,气节高尚,不会屈服,可这案子又得结案,没办法,晚上就替夏侯玄写了供词,还让供词跟所指控的事能对上,写完后流着泪拿给夏侯玄看。夏侯玄看了看,只是点点头。等到了东市行刑的时候,夏侯玄面不改色,举止从容。
李丰的弟弟李翼,是兖州刺史,司马师派人去抓他。李翼的妻子荀氏对李翼说:“中书令李丰的事已经败露,诏书还没到,咱们赶紧逃去吴国啊,为啥要坐着等死!你身边有谁能跟咱们共生死的?”李翼还在思考没回答,他妻子又说:“你在这么大的州当刺史,都不知道谁能跟你同生共死,就算逃去吴国也躲不过啊!”李翼说:“我两个孩子还小,我要是不跑,顶多我一人被牵连处死,两个孩子肯定能没事。”于是就没跑,最后被处死了。
当初,李恢跟尚书仆射杜畿、东安太守郭智关系很好。郭智的儿子郭冲,肚子里有货,但外表看着不咋起眼,在当地没什么名气。郭冲曾经和李丰一起去见杜畿,他们走后,杜畿感叹说:“李恢(字孝懿)没有能继承家业的儿子啊;不光是没有儿子,恐怕整个家族都要完。郭智倒是为自己的后代谋划得很周全,他儿子能继承他的事业。”当时大家都觉得杜畿说错了。等李丰死后,郭冲当上了代君太守,还真的继承了父亲的事业。
正始年间,夏侯玄、何晏、邓飏都很有名,他们想和尚书郎傅嘏结交,傅嘏却不搭理他们。傅嘏的朋友荀粲觉得奇怪,就问他为啥。傅嘏说:“夏侯玄志向大,但能力配不上,只会虚张声势,没有真才实学。何晏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可实际做事却不怎么样,喜欢辩论却没有诚意,就是那种靠一张嘴能把国家搞垮的人。邓飏有点本事,但做事有头无尾,只知道追求名利,内心没有原则,喜欢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讨厌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话又多,还嫉妒比自己强的人;话多就容易得罪人,嫉妒别人就没人愿意亲近他。在我看来,这三个人早晚得把家族搞败落。离他们远点都怕被牵连,更别说跟他们亲近了!”傅嘏跟李丰关系也不好,他对志同道合的朋友说:“李丰这人虚伪又多疑,仗着点小聪明,却不明白权力的真正意义,如果让他参与机密大事,他死定了!”
辛亥这天,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三月,皇后张氏被废掉。夏天四月,立了皇后王氏,她是奉车都尉王夔的女儿。
狄道的长官李简秘密写信给蜀汉,请求投降。六月,姜维带兵攻打陇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