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很多城邑都向曹操投降了。袁绍逃到黎阳北岸,跑到他的将军蒋义渠营中,拉着蒋义渠的手说:“我把自己的性命就交给你了!”蒋义渠赶忙让出营帐给袁绍,让他在这里发号施令。士兵们听说袁绍在这儿,渐渐又都归附过来。
有人对田丰说:“这下你肯定会被袁绍重用啦。”田丰却摇头说:“袁公表面上宽容,实际上心胸狭隘,他不明白我的忠心,我还多次因为直言相劝冒犯他。要是这次打胜仗,他高兴了,说不定还能赦免我。可现在打了败仗,他心里正窝火,那股子小心眼肯定就冒出来了,我看我是活不成了。”袁绍的士兵们都捶胸顿足地哭着说:“要是田丰在这儿,咱们肯定不会败得这么惨。”袁绍对逄纪说:“冀州的人听说我军战败,肯定都很挂念我。只有田别驾之前劝我别出兵,和别人想法不一样,我自己也觉得挺惭愧。”逄纪却趁机说:“田丰听说将军战败撤退,拍手大笑,高兴自己说对了。”袁绍听了这话,就对手下的人说:“我没听田丰的话,果然被他笑话了。”于是就把田丰给杀了。
一开始,曹操听说田丰没跟着袁绍出征,就高兴地说:“袁绍这次肯定要败。”等袁绍大败而逃,曹操又说:“要是袁绍听了他那个别驾的计策,结果还真不好说呢。”
审配的两个儿子被曹操抓住了,袁绍的将领孟岱就对袁绍说:“审配掌权专政,家族势力大,兵力又强,而且他两个儿子在曹操那边,恐怕他会心怀反意。”郭图、辛评也觉得是这么回事。袁绍就打算让孟岱当监军,代替审配守邺城。护军逄纪向来和审配不和,袁绍就去问他的意见。逄纪说:“审配天性刚直,一直仰慕古人的气节,肯定不会因为两个儿子在曹操那边就做出不义之事。希望您别怀疑他。”袁绍很惊讶:“你不是讨厌他吗?”逄纪说:“以前的矛盾是私人恩怨,现在说的可是国家大事。”袁绍听了,说:“说得好!”就没撤审配的职,审配从此和逄纪的关系反而更好了。袁绍又慢慢把冀州那些背叛他的城邑给平定了。
袁绍这人表面上宽厚文雅,有风度,喜怒不轻易表现在脸上,但实际上骄傲自负,听不进别人的好建议,所以才落得失败的下场。
冬天,十月辛亥日,有彗星出现在大梁的天空。
庐江太守李术杀了扬州刺史严象,庐江的梅乾、雷绪、陈兰等人也各自聚集了几万人,在江淮之间活动。曹操上表推荐沛国的刘馥当扬州刺史。当时扬州只剩下九江郡还在掌控之中,刘馥单人匹马来到合肥空城,在这里建立州府,招揽梅乾、雷绪等人,他们也陆续向刘馥进贡。几年时间,刘馥的恩德教化广泛推行,流亡的百姓数以万计地回来。刘馥于是大规模开展屯田,兴修水利设施。官府和百姓都有了积蓄后,他又召集学生,兴办学校。还把城墙修得高高的,储备了很多木材和石头,加强作战和防守的准备。
曹操听说孙策死了,就想趁着办丧事的时候去攻打东吴。侍御史张纮劝他说:“趁着别人办丧事去攻打,这不符合自古以来的道义。要是打不赢,就结下仇,丢了和好的机会,不如趁这个机会厚待东吴。”曹操听了,就上表推荐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曹操还想让张纮去辅佐孙权,使孙权归附朝廷,就任命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张纮到了东吴,孙权的母亲因为孙权年纪小,就把辅佐孙权的事托付给张纮和张昭。张纮尽心尽力,只要是他知道该做的事,没有不做的。孙权母亲问扬武都尉、会稽人董袭:“江东能保住吗?”董袭回答说:“江东有山川险要,而且已故的讨逆将军(孙策)对百姓有恩德,讨虏将军(孙权)继承基业,无论大小官员都愿意效命,张昭主持各项事务,我等充当得力助手,现在正是占尽地利人和的时候,没什么可担心的。”
孙权派张纮去他的任职地,有人因为张纮本来是被北方朝廷任命的官员,就怀疑他的志向不止于此,孙权却不把这些话放在心上。
鲁肃打算回北方去,周瑜劝住了他,还把鲁肃推荐给孙权,说:“鲁肃的才能适合辅佐您成就大业,您应该多找些像他这样的人,一起成就一番事业。”孙权马上召见鲁肃,跟他一聊,特别高兴。等宾客都退下后,孙权单独把鲁肃拉到跟前,同榻对饮,说:“现在汉室危急,我想建立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你有什么办法辅佐我呢?”鲁肃说:“以前汉高祖想尊崇侍奉义帝,却没能做到,就是因为项羽从中作梗。现在的曹操,就像以前的项羽,将军您怎么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依我看,汉室不可能复兴了,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就除掉。为将军您考虑,只有先保住江东,观望天下局势的变化。要是赶上北方曹操忙着处理其他事务,咱们就去剿灭黄祖,进而攻打刘表,占据整个长江流域,这可是成就帝王大业的基础啊。”孙权说:“我现在只是想在这一方尽力,希望能辅佐汉室,你说的这些我还没考虑到呢。”张昭却诋毁鲁肃,说他年轻不懂事,做事粗疏,孙权却更加看重鲁肃,赏赐给他很多财物,鲁肃一下子变得和以前一样富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