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纲被劫一事,没在苏州城内翻起一丝波澜。
作为当事人的明教与慕容家自然不会到处宣传,应奉局的人也是三缄其口,连搜刮民脂民膏的活动都少了。
城内的百姓们倒是乐得如此,只盼应奉局的人能一直这样消停下去。
但是陆压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丢了这么一大笔钱,朝廷不会没有作为,朱勔也不会咽下这口气。
不过明教处理的首尾很干净,查是查不到正主身上的。
至于苏州城附近的山贼水匪会不会遭殃,那就不关他们的事了。
不出十天,苏州分坛坛主的任命便到了参合庄,慕容家正式成为明教一员。
方腊也凭借这次功劳,升职成了临安分坛坛主。
如今的明教还没发展成后世的一教主、二使者、四法王、五散人的架构,教主之下便是坛主,坛主之间平级,负责管理当地教众。
如今明教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域与沿海一带。
西域的回鹘部落,并不在大宋的管辖范围,所以在大宋境内,也只有苏州、临安、福州三个分坛。
也就是说慕容家与方腊占据了明教在大宋境内三分之二的势力。
实力陡然增加,王芷仙便着手安排更稳重一些的邓百川,融入苏州分坛,收买人心。
明教分坛分为明坛和暗坛。
明坛就是王芷仙曾经登门的传教之所。
那里承担着吸收教众,为教派敛财的责任,同时也负责筛选身家清白,年少力强者,吸纳入暗坛。
暗坛的位置位于郊外一处废弃的山神庙。
山神庙的地下被挖去了数十丈,几乎要将整座山都挖空了,想来便是专攻土木的厚土旗的手笔。
暗坛每七天固定集会一次,由教中高手教导武学,发布任务论功行赏等等。
这教习的职责便落在了邓百川身上。
他先天大圆满的境界比之前的教习高了好几个层次,教的武学也是从还施水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五虎断门刀。
这让明教弟子习武的热情高涨。
明教虽然也有高深的武学传承,但都收藏在西域总坛,大宋境内这些明教弟子练的都是大路货的太祖长拳。
突然有了新的武学练,还是非常实用的刀法武学,大家都很兴奋。
邓百川趁热打铁,鼓励众人道。
“若是有人修习至后天九重,我慕容家便拿出珍贵的内功秘籍,助他突破到先天境!”
外功刀法已经殊为难得,更别提各门各派当做宝贝的内功典籍!
明教弟子眼睛都红了,练功的劲头也更足了。
这也是王芷仙出的主意。
人可以是明教的人,但是心必须得向着慕容氏靠拢。
统一思想的工作宜早不宜迟,早些埋下种子,才能生根发芽,结出想要的果实。
慕容家全面收编了明教分坛后,又过去了一月。
朱勔回来了。
不知道他付出了什么代价,反正他是全须全尾的回了苏州,并且仍然主持应奉局的大局。
随着朱勔回来的还有一个面相英武的将军,以及五百披甲士兵。
“宗将军,讨伐盗匪的事情可就要有劳你了!”
宗泽微微拱手。
“既领了天子法令,必当尽职尽责!”
朱勔微微点头,心里却有些不屑。
这宗泽本领是有的,就是太不上道,一路子对自己的示好视而不见。
也难怪候补了多年也没拿到实缺,若不是朝廷实在缺人,也不会派他来帮自己追回失银了。
朱勔在心里给对方贴上了一个不堪大用的标签,便不再理会。
反正领导权在自己手中,自己叫他往东,他便不能往西。
宗泽带的人马在城外安营扎寨,朱勔则回到了应奉局。
回到局里的第一件事,他便喊来了文书,准备下发告文。
他一边踱步一边摇头晃脑。
“我说,你记。
今吴郡不靖,宵小藐王化而负天恩,当以雷霆荡寇。
着令阖城军民:三户抽一丁,编入行伍协剿匪类。
此乃圣天子特谕之事,务求除恶务尽,凡姑苏子民,敢有怠慢者,依军法论处。”
文书一边写,一边心里犯嘀咕。
待写完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大人,三户抽一丁是不是太严苛了些?”
朱勔眼睛立了起来。
“严苛?哪里严苛了,每次征兵不都是这样!
我还嫌抽的太少呢!”
文书立刻低下头不敢言语。
朱勔继续说道。
“你再让人放出风声去,若不想服这徭役,那便捐五两银子出来,以银代役!”
五两银子不算少,但是能凑出来的人家却也是有的。
相比起面对凶恶的匪徒,必然有不少人宁愿掏钱。
这钱自然是落入了朱勔的口袋。
朱勔心里估算着,这公文发出去之后,少说也得有万两白银的进项,算是稍稍弥补了王家那次的亏空。
提起王家,朱勔只觉得一股无名火窜了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