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去县城有事?”
赵俊宇红着脸回道:“他们是我同学,我们去县城是想去书店买点学习资料。”
另一个男同学跟着说:“是我听班里的同学说新华书店来了一套复习资料,是省城那边进的,听说编这套书的老师也出高考试卷。”
赵俊宇问秦芳芳,“你们也过去买资料的?”
“不是。”不过秦芳芳对他们口中的复习资料很感兴趣,她也想买一套。
不过她今天没带钱。
“大姐,你借我点钱,我也买一套。”
赵俊宇三人惊讶地睁大眼,“大姐?”
秦可看着面嫩,他们还以为她比秦芳芳小。
“怎么?我看着就那么老?”秦芳芳到底是十八九岁的姑娘,还是在乎自己形象的,她对赵俊宇三人形象跌到了谷底。
她翻了个白眼。
哪怕赵俊宇求她,她也不会介绍那丹药给他。
之后一路赵俊宇跟秦芳芳道了好几回歉,秦芳芳都没理会。
赶车的大叔听到几个孩子的交谈声,见气氛凝滞,便笑道:“我们村今年夏天有个考上省城师范大学的,今年我们村也有两个要考大学的,夏天那阵就那两天天去那女娃家里,问考题。”
“你们也可以去找找附近有上大学的问问学习资料。”
三个年轻人觉得这个法子好。
等到了县城,三人要下车,秦可对他们说:“你们往西南方向去。”
“可新华书店在西北方向。”赵俊宇不解。
发展不喜欢这三人看秦可的视线,他没好气地开口:“你们要是不愿走就罢。”
“我姐想帮你们,你们真是不知好歹。”
赵俊宇同伴拉着他,“那我们往西南走走。”
“反正今天时间够,我们就多逛逛。”
牛车下来的几个人分成三波,各朝不同方向去。
不过等秦可三人走下不远,在牛车上一直听着他们说话,没怎么插嘴的那对年轻男女却追上秦可。
女孩扎着麻花辫,身上穿着花布衫,她拘谨地走近,跟秦可介绍,“你,你好,我叫曹云,这是我弟弟曹宏。”
“我听说石榴村有一位很厉害的算命先生,还是女先生——”曹云试探着问。
“是我。”
曹云很激动,“先生,我,我能请你帮我弟算一卦吗?”
“我算命要钱。”
“我有。”曹云忙打开随身的布包,拿出一个她自己缝制的小荷包。
她刚要掏出钱,却被一旁的弟弟按住了手,“姐,你这钱还有用,不用花在我身上。”
“什么你的我的,我的钱就是你的。”曹云推开弟弟的手。
她直接将整个荷包都给秦可。
“先生,我想算一下我弟的孩子在哪里。”
说着,曹云就哭了。
“我弟是三年前结婚的,去年我弟媳生了个儿子,可今年三月份,我弟媳抱着孩子走了,我弟找了大半年,后来找到弟媳了,没找到孩子,她说她把孩子卖了。”
因为娘家很穷,她妈早些年生病了,家里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还跟亲戚朋友都借了不少,她妈还是去世了,自从她妈走了后,她爸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她跟她弟两个人干三个人的活。
后来好几年她跟她弟都拼命干活,就为了能尽早把欠的钱还了。
她弟心疼她,想让她早点嫁出去,别留在家里。
他们姐弟二人相依为命了好些年,她哪里舍得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弟弟身上。
可他弟还是托人给她介绍了对象。
对方是他弟朋友的大哥,是个老实肯干的人。
她原本是不同意见面,她弟就在她面前哭了。
她就没办法拒绝她弟了。
她私下跟南方说了,要一百块彩礼,彩礼她得留给家里还债,要是对方同意,她就嫁给对方。
对方说已经喜欢她好几年了,也知道她家情况,愿意给她一百二十块当彩礼。
婚后她丈夫对她很好,也帮忙还了她家欠的所有债。
还完了债,她弟才愿意结婚。
她弟说不愿意让人家女孩子嫁过来过还债的日子。
她弟娶的是同村的女孩子。
一个孤儿。
她父母前头生了两个闺女,见她还是闺女,就把她扔了,她被一对老两口捡回去,老两口毕竟年纪大了,没办法给她舒适的生活。
“我弟当年也是看她可怜,想到了自己,才娶她的。”提及弟妹,曹云一阵咬牙。
“我弟对她多好,她不愿意干活,就一直在家里,有时候帮忙做顿饭,大部分都在睡觉。”曹云曾私下问过他弟,为什么娶弟媳,弟媳人懒,长得也不好,她弟在村里是最帅气的小伙子。
她弟说是女孩找上她,说了自己这些年的不容易。
“后来她生了孩子,也不带孩子。”
她弟下地干活都背着孩子。
“今年年初孩子病了,我弟要去镇上卖鱼,不好带着孩子,就让我弟媳在家里看着点孩子,等我弟卖完鱼回来,她就不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