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久山点头:“别的贵人,曾某也不熟识。但是梁王殿下是曾某的主子,曾某了解情况,也能说上几句话。梁王妃姓王,是礼部王尚书的嫡长女,外祖是景阳侯长孙家。她出身算不错的,长得也行,脾气好,略有才华。可惜是个没用的,过门两年多了,既不能生财,又没有生育。王尚书夫妇对她淡淡的,不怎么扶持,长孙老侯爷父子和兄长又不在都城,远水解不了近渴,也没什么用。姑娘要是到梁王身边,以你的手段,用不了多久,就能从偏缝儿改为正缝儿。有你相助,梁王夺嫡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到时候,你居功至伟,少说也能当上贵妃娘娘。能不能封后,咱们看情况再说。女子到了这一步,基本上算登顶了。”
曾秀云听了,微微皱眉:“照你这么说,梁王是个渣男呢。好歹是结发夫妻,一日夫妻百日恩,两人也才成亲两年多,都正年轻,怎么就保证以后不生育?人家出身好,长得好,脾气好,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本小姐这样的,出身不如王妃,长得一般,脾气不好,心眼还多的,他就能喜欢了?”
常久山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当今陛下,有十多个儿子,梁王最有希望夺嫡成功,到那时,你最少是贵妃娘娘。要是你生下儿子,培养得聪明能干,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呢?”
曾秀云冷笑:“没影的事,先生倒是说得有鼻子有眼呢。姑娘虽然孤陋寡闻些,也知道梁王是六皇子,上面有五位兄长,下面有八九个皇弟。当今陛下还不到五十岁,可能还会继续生养,谁知天子寿数几何?又会相中谁来继位?”
常久山道:“陛下的长子宣王殿下,今年三十岁,生得四方大脸,孔武有力,略输文采。可惜生母只是个宫女,又早亡了,这出身估计很难登顶。次子楚王殿下倒是皇后的嫡子,今年二十七岁,病怏怏的,风略大点就得卧床三日,便有雄心,也是壮志难酬。三皇子齐王殿下是秦贵妃所出,今年二十六岁,秦家祖上是开国勋贵,世代出武将,家世挺硬。可惜三皇子小时候打马球,摔坏了腿,成了残疾。这从古到今,除了开国君王,可有身体有损的皇帝?四皇子吴王殿下,是赵德妃所出,今年也是二十六岁,是最有力的竞争人选。不过,赵家势力一般,只有个世袭的四品侯爵之位。赵德妃又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儿子,一直在打压他,有人说德妃不想让儿子夺嫡,给他娶得是家世普通,个人条件又差的王妃,到现在也没有嫡子。五皇子越王殿下今年二十五岁,他的母亲蒙才人,是南羌兵败献上来的美人,有异族血统,不为陛下喜欢。再来就是六皇子梁王殿下,二十五岁,母亲郑淑妃可是荥阳郑氏五房嫡出的女儿。”常久山一口气说这么长,有些口渴,饮了一口薄荷饮子。
曾秀云追问:“其他皇子呢,什么情况?难道就没有母族出身好,个人条件优秀的?”
常久山笑了:“郑家的势力既庞大又隐秘,淑妃娘娘的手腕了得。她入宫后,独得圣宠,自梁王出生后,大约有五六年,都没有皇子出生,七皇子和八皇子都是今年才十八岁。”
话说到这里,曾秀云这样通透的人大致明白了。郑家人脉广,郑淑妃心狠手辣又有脑子,她没有儿子时还好一点,一旦有了儿子,后面就不许再有年龄相近的孩子来争。这就好比蜂王定理,一窝蜂只能有一个蜂王,后面出壳的全都咬死。
听常久山这样分析,有些道理。不过,曾秀云并不愿意轻易吐口,她叹口气:“你分析得有些道理,不过没什么用啊。最有希望的四皇子和六皇子都娶了正妃,府里恐怕是妻妾成群了,本小姐这后来的,给他们当侍妾啊?再说了,梁王这样凉薄的人,对结发之妻都不行。本小姐这种半路出家的,还怕他卸磨杀驴呢,别贵妃没当上,一根白绫要了姑娘的小命。姑娘不差钱,不跟他也能吃喝玩乐一辈子,不指望着嫁入豪门受那个累。”
常久山道:“怎么,你还把四皇子也考虑进去啊?他不受母妃喜爱,德妃把他府里搅合得太复杂了。给他娶的正妃林氏,出身一般,而且蛮横暴躁,如今有一个女儿,也是王府唯一的女孩。杨侧妃出身弘农杨氏,未见如何,只有她是陛下亲自指婚的,动不了。江侧妃的父亲是正四品军职,她本人也有些武艺,就是长相实在是一言难尽。还有两个庶妃,五个侍妾,哪一个的娘家都比你父亲的权势大。你要是进了四王府,真就如你说的,你要个头没个头,要容貌没容貌,很难得宠,白白把钱给吴王养妻妾啊?”
曾秀云道:“你咋那么瞧不起人呢?本小姐说过考虑四皇子了吗?你说说,六皇子和四皇子比,优势在哪里?”
常久山道:“表面上,两位的条件是差不多。不过对你来说,还是六皇子更划算些。六皇子只有一个正妃,两个侍妾,都没有生孩子。王妃脾气好,还佛性,好糊弄得很,进了府,不管你身份如何,只要梁王殿下喜欢,你就是无冕之后。要是抓紧时间生下孩子,就有可能转正。对于亲王来说,嫡子的重要性非比一般,人家是真有王位要继承啊,懂不懂?”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