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燕云”、“千秋伟业”、“廓清肘腋”、“当断不断”……童贯描绘的壮丽蓝图,蔡京“唯有剿灭”的冰冷定论,高俅泣血控诉的切骨之仇,以及内心深处对“名垂青史”的炽热渴望,终于彻底压倒了王黼、李彦的“国库艰难”论和皇帝自身对梁山战力的深深恐惧。
宋徽宗的脸上阴晴变幻,如同风中的烛火。一会儿是金沙滩冰冷的刀锋,一会儿是高唐州府库空空如也的想象,一会儿又变成了童贯描绘的“金戈铁马,直捣黄龙”、“燕云父老,箪食壶浆”的辉煌景象。对“成为圣主明君”的幻想和对“贼寇藐视皇权”的愤怒,最终占据了绝对的上风。
“够了!都给朕住口!” 他猛地一拍御案(手掌拍在坚硬的紫檀木上,震得生疼,更显出几分色厉内荏),声音带着一种强行挤出来的决绝:“高廉乃朕之股肱,为国捐躯,忠烈可表!梁山贼寇,攻州破府,杀官劫库,形同造反,罪无可赦!此等巨患,祸乱纲常,岂能再姑息养奸,任其坐大?!”
他看向高俅和童贯,语气急促,带着安抚和急于求成的迫切:“高爱卿丧弟之痛,朕心如刀绞!童爱卿结盟之功,劳苦功高,朕心甚慰!蔡太师所言,字字珠玑,此等恶寇,唯有剿灭一途!着枢密院即刻调兵!朕意已决!发兵剿贼!” 他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喊出最后四个字。
“陛下圣明!” 高俅和童贯眼中同时爆发出狂喜与狠厉的光芒,立刻伏地叩首,声音洪亮。
王黼、李彦等人脸色灰败,但见皇帝心意已决,蔡京又站在主剿一方,情知大势已去,只得低头不语。
宋徽宗努力挺直腰背,试图维持帝王的威严,但急促的喘息和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的真实心境:“调……调哪路兵马?!务必……务必旗开得胜,马到成功!绝不可再……再有半分差池!” 他对失败的恐惧,根深蒂固。
童贯早有腹稿,立刻奏道:“陛下!梁山贼寇虽恃水泊之险,然其根基联络,多在陆地。欲要破贼,当以重兵压境,步步为营,先断其陆路粮道接济,再以水军封锁湖面,使其成为瓮中之鳖!臣保举十位久经沙场、威震四方的节度使,各率本部精兵,合兵一处,足有十万之众!此十节度——” 他特意加重语气,目光如电扫过群臣,“旧日皆乃纵横绿林、啸聚山林的豪杰魁首!后沐陛下天恩,幡然悔悟,接受招安,为国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方累迁至节度使之高位!论其出身,与梁山草寇同出一源;论其手段,更知绿林深浅,贼寇伎俩!以贼制贼,正得其法!以其制梁山,事半功倍!”
高俅立刻接口,声音狠戾,如同报丧般一一念出名字:
“河南河北节度使王焕!绿林魁首,一杆长枪威震河北,招安后随军征西夏、伐辽国,战功彪炳!
上党太原节度使徐京!草莽枭雄,性如烈火,悍勇绝伦,一双板斧曾劈开太行山门!
京北弘农节度使王文德!昔年啸聚山林,号令群雄,归顺朝廷后,剿匪平叛,屡立奇功!
颍州汝南节度使梅展!江湖巨擘,弓马娴熟,百步穿杨,绿林道上闻风丧胆!
中山安平节度使张开!绿林枪棒无双,一条点钢枪神出鬼没,归顺后为朝廷训练精锐无数!
江夏零陵节度使杨温!水陆皆通,旧日洞庭湖大渠帅,深谙水战之道!
云中雁门节度使韩存保!北地豪强,弓马骑射冠绝边关,归顺朝廷,镇守雁门,胡骑不敢南窥!
陇西汉阳节度使李从吉!西陲巨盗,悍不畏死,受朝廷招抚为将,屡挫西夏锋锐!
琅琊彭城节度使项元镇!山东巨寇出身,熟知山东地理人情,麾下多剽悍敢死之士!
清河天水节度使荆忠!悍匪受招,勇猛过人,冲锋陷阵,有万夫不当之勇!
此十人,皆是从尸山血海、刀头舔血中杀出来的枭雄!受招安后,为朝廷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他们深知贼寇所思所想,所惧所谋!以其制梁山,如老吏断狱,庖丁解牛!十万虎贲,必能犁庭扫穴,一举荡平水泊!”
皇帝听着这一个个“绿林魁首”、“草莽枭雄”、“江湖巨擘”的名号,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心中本能地涌起一丝对这些“贼寇出身”者的鄙夷与不信任。但童贯“以贼制贼”、“正得其法”、“事半功倍”的说辞,以及“十万虎贲”、“老吏断狱”的比喻,又让他觉得似乎颇有道理。人数如此众多(十万),又是“前辈”对付“后辈”,胜算仿佛确实大了不少。他捏着鼻子,勉强点了点头:“嗯……准奏!着枢密院即刻拟旨,命此十节度火速调集本部精兵,克日会师于梁山泊境!不得有误!” 他随即目光转向高俅,语气带着安抚和不容置疑的疏离:“高爱卿忠愤之心,天日可表!然枢密院总揽天下军机,责任重大,爱卿仍需坐镇中枢,统筹全局。此番大军出征……” 他的目光移向丹墀之下侍立的宦官班列,随意地指向为首那个身着深紫圆领窄袖公服、腰束金带、悬银鱼袋、面白无须、眼神沉静如古井深潭的老内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