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建对南方人口的认知,始终带着前世的局限性。
他总记得前世南方人口稠密,是因为沿海经济发达,吸引了无数内地打工人,外来人口占了大头,本地原住民比例并不高。
便想当然地以为,大明朝的南方也是这般景象,却忘了深究两者的根本不同——
如今南方豪商走私的茶叶、瓷器、丝绸,哪是凭空冒出来的?
茶叶要靠农人在茶山一棵一棵采摘,瓷器得经工匠揉泥、拉坯、烧制,丝绸更是从养蚕、缫丝到织造,每一步都要人工盯着。
这些产业里,藏着数不清的底层百姓:
茶山有采茶女,瓷窑有烧窑工,工坊有织绸匠,连运货的船工、沿街叫卖的小贩,都是靠着这些行当讨生活。
它们可不是研究院工坊里,靠机器就能批量生产的日用品,每一件货物背后,都拴着成百上千人的生计。
钱家族老们哪肯听钱谦益的辩解,七叔公把拐杖往地上一顿,沉声道:
“你当我们老糊涂了?
分明是不愿把产业交出来,故意找这些歪理推脱!”
五叔公也跟着帮腔,脸拉得比驴还长,语气硬得像块石头:
“若不是家族当年供你进书院读书,给你凑路费赶考,你以为能中进士、当大官?
你首先是钱氏的子孙,之后才是朝堂的臣子!
先有家后有国,这是传了几千年的规矩,你可别搞反了!”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