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西部,大凌河畔,有一座城市低调而不失魅力,它就是朝阳。总面积.14平方千米的朝阳,下辖2个区(双塔区、龙城区 )、3个县(朝阳县、建平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并代管2个县级市(北票市、凌源市) ,这片土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也展现着蓬勃的现代活力。
历史沿革:岁月沉淀的深厚底蕴
朝阳有着极为悠久且丰富的历史。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在此建立前燕、后燕、北燕,龙城(朝阳城前身)作为都城或陪都,成为东北历史上最早的都城,也开启了朝阳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重要篇章。这一时期,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汉民族与鲜卑民族也在此交融共生,为朝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辽、金、元时期,朝阳被称作兴中府,城市继续发展繁荣,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不断汇聚。
直到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 年),“朝阳”一名正式确定下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朝阳见证了朝代的更迭、民族的融合,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遗迹和文化瑰宝。
政治经济:区域发展的强劲动力
作为辽宁省的重要地级市,朝阳在政治上是辽西地区的重要管理中心。市政府积极推动各项政策的落实,致力于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在城市规划、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关键的引领作用。
在经济领域,朝阳近年来发展迅速。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工业上,形成了钢铁、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集群。凌钢等大型企业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朝阳抽水蓄能电站、华润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与投产,使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
农业方面,凭借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朝阳是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产量丰富,并且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服务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旅游业异军突起,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等景区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商业贸易繁荣,城市商圈不断发展壮大,消费市场日益活跃。
文化脉络:多元交融的独特魅力
朝阳的文化脉络多元且独特,融合了红山文化、三燕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元素。
红山文化是朝阳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震惊世界,这里出土的大量玉器、陶器、石器等文物,证明了早在5000多年前,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形态已发展到原始文明的古国阶段。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等遗址,展示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祭祀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也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
三燕文化同样独具特色。三燕时期,朝阳作为都城,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和文物。慕容鲜卑族的墓葬群出土的马镫、金步摇、鸭形玻璃注等文物,不仅工艺精湛,更反映了当时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生活习俗。马镫的发明,对古代战争和交通产生了深远影响;金步摇则以其华丽的造型,展现了鲜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
佛教文化在朝阳也有着深厚的根基。朝阳北塔历经三燕、北魏、隋唐、辽五个朝代修建,有着“五世宝塔”之称。1988年,北塔的上层天宫发现了释迦牟尼的两粒真身舍利,2004年,与北塔对望的南塔附近石宫出土了定光佛舍利,释迦牟尼与定光佛舍利同现一城,使得朝阳被誉为“东方佛都”。佑顺寺是清代康熙皇帝所赐,已有300多年历史,寺内建筑古朴典雅,是研究辽宁地区古建筑的重要实物依据 。
历史人物:闪耀历史的璀璨星辰
朝阳这片土地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唐代的安禄山,辽宁朝阳人,虽然后世对他褒贬不一,但他发动的安史之乱无疑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重要转折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代以来,赵尚志是朝阳人民的骄傲。他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者之一,17岁入党,黄埔四期出身。赵尚志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率部在白山黑水间与日伪军展开激烈战斗,指挥了“冰趟子大捷”等着名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他一生矢志不渝地投身抗日事业,即便两度被错误开除党籍,依然不改初心,高呼“生是共产党人,死为抗日鬼雄”。1942年,赵尚志遭叛徒暗算重伤被俘,牺牲前怒斥汉奸,展现出了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被誉为“北满抗日旗帜”。
风貌特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
朝阳的风貌兼具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从自然风貌来看,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多样,有山脉、丘陵、平原和河流。大凌河贯穿全境,滋养着这片土地,河畔风景秀丽,是市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