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寥数语出口,心腹随从立刻快步踏入山林,翻山越岭,抄近路去给孙立等人送信。
与此同时,铁叫子依照计划,带着剩下的几名部下,携带着珠宝金银,朝清风山进发。
……
位于山东的清风山,在绿林之中原本并不显眼,直到赵言击杀白面郎君郑天寿等三人,并将此山交给晁盖等人作为栖身之地,才逐渐崭露头角。
后来,宋江率众前往梁山支援时写下讨伐檄文,清风山随即成为山东绿林中那些渴望招安做官之人心中的圣地。
自宋江与青州知州慕容彦达达成秘密协议后,为了增强宋江的实力,助其削弱晁盖的影响力,掌控清风山大权,慕容彦达早已命董平寻找借口,解除对清风山的封锁。
如今,若有零散的江湖人士试图投奔清风山,青州官府和禁军往往不会过问。
然而,此次董平亲自带兵围剿病尉迟孙立一行人,主要是因为这些来自登云山的喽啰,自从被清风山的盗匪掳走,又与赵言有过交锋后,慕容彦达对绿林势力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
对于少数几个盗匪,他尚能保持镇定,可一旦人数增多,他便心生不安,害怕重蹈覆辙,被劫持的经历始终萦绕心头。
就在他刚从双枪将处得到消息时……
一支百人规模的绿林队伍侵入青州后,慕容彦达立即命令董平负责清剿行动。
这正是铁叫子乐和在官道上见到董平率军疾驰的原因。
一心觊觎清风山重要职位的病尉迟孙立,万万没想到自己的私心竟招致了一场兵灾。
……
目睹董平率领千余名禁军出发围剿登州人马后,乐和虽内心焦急,却决定先派遣心腹回山报信,自己则继续赶往清风山。
他深知以自身武艺,即便立即折返也难有实质帮助,反而可能成为累赘。
与其徒增麻烦,不如前往清风山,期待青州地头蛇的身份能促使及时雨宋江出兵救援孙立等人。
……
此时清风山上,双枪将率千余人出击登州边境的消息已被探子探知。
“听说是一伙百余人绿林兄弟进入了登州,”
公孙胜说,“董平此行正是针对他们。”
“那帮绿林的具体情况如何?”
晁盖问,“调查清楚了吗?”
“还没有,”
吴用轻摇羽扇回答,“我已派出探子查探,只是等消息传来,恐怕为时已晚。”
“为何为时已晚?”
赤发鬼刘唐下意识问道。
“双枪将董平早已带人展开围剿,”
吴用解释道,“我们的探子尚在青州官军之后,等他们将消息带回……”
"那伙绿林,十有 ** 已被董平解决了。”
"即便我们查明了他们的底细,又有何用?"
"确实如此。”
刘唐憨厚地点点头。
此时,坐于上座的托塔天王晁盖开口问道:"既是绿林同道,咱们该出手相救,还是袖手旁观?"
"大哥,"刘唐满不在乎地说,"世上的绿林多如繁星,又岂能人人皆为兄弟?再说,此事与咱们毫无干系。
那双枪将也不是易与之辈,还是别淌浑水为妙。”
"刘唐兄弟所言甚是,"宋江附和道,"咱们与这伙绿林素昧平生,不知是否志同道合。
况且,上回青州围剿清风山已令寨中粮草捉襟见肘,至今未补足。
若我们贸然下山救援,至少需集结千余兵力,但带这么多人去登州边境,粮草供应..."
一提到粮草,晁盖立刻头疼不已。
清风山本是梁山赠予他们安身立命之所,加上梁山昔日相救之恩,晁盖心存感激,便模仿梁山的行事风格。
然而,此举却引发诸多麻烦。
梁山虽劫富济贫,但如今主要依靠上山百姓耕种维持粮草。
而清风山地狭人少,即便勉强开垦了些田地,仍远不足以自给自足。
晁盖也想效仿梁山的做法,无奈清风山面积有限,人力不足。
即使勉强开辟农田,也难以满足全寨需求。
另外,清风山同样学梁山行事,却困难重重。
昔日梁山凭借精盐、白糖等稀缺物资,在水泊四周建立起繁华商镇,令人艳羡。
然而清风山却无特色土产,纵使宣称不劫掠过往商旅,也无人问津。
山寨粮草告急,晁盖苦思良策,欲效仿梁山开辟商镇,却又碍于实力不足,迟迟未决。
正当众人忧心忡忡之际,一名来自登州的汉子突然来访。
此人身携百余绿林好汉,意图投奔清风山。
消息传来,众头领皆感意外,议论纷纷。
宋江主张谨慎行事,先探明虚实,晁盖亦点头应允。
于是,一行人被引入聚义厅,静待其露面。
抬手让手下将人带入。
那站在清风山寨外的男子,正是铁叫子乐和。
随着喽啰引领,他踏入清风山的寨子。
一路上观察,此地与登云山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无论喽啰数量,还是寨中的建筑布局,清风山都远超邹言、邹润的登云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