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自古便是桀骜不驯的猛兽。那年汛期来得格外凶猛,浑浊的巨浪翻滚着,如千万头挣脱缰绳的疯牛,咆哮着冲向两岸的村庄。柳家洼,这个依河而生的村落,眨眼间便成了汪洋中的一片枯叶。房屋在洪水中呻吟着倒塌,牲畜的哀鸣与人的哭喊撕扯着天地,仿佛末日降临。
年轻的石匠柳生,被一股浊浪狠狠拍晕过去。等他再睁开眼,只觉天旋地转,浑身骨头像散了架。他挣扎着从一片狼藉的泥泞中爬起,目光所及,尽是断壁残垣,昔日炊烟袅袅的家园,此刻只剩下一片死寂的泥泞。他嘶声力竭地呼喊着爹娘,呼唤着邻里的名字,回应他的,只有呜咽的风声和永不停歇的浪涛拍打声。
绝望如冰冷的毒蛇,缠绕住柳生的心。他踉跄着,漫无目的地在废墟中跋涉,不知过了多久,竟鬼使神差地走到了村后那座荒僻的山脚下。山洪冲刷过的地方,露出一截黑黢黢的洞口,像大地张开的、沉默的嘴。柳生心头一动,也许洞里能找到些幸存者?或者,至少能寻个避雨的角落?他点燃随身携带的火折子,深吸一口气,弯腰钻了进去。
洞内幽深曲折,阴冷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火光摇曳,将他的影子在嶙峋的石壁上拉扯得变幻莫测。走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前方豁然开朗,竟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巨大石厅。火光照亮了洞顶,柳生猛地倒吸一口凉气,脚步钉在了原地——只见洞顶之上,赫然盘踞着一具巨大的骸骨!那骸骨形态奇伟,蜿蜒盘旋,虽已化为枯骨,却依旧透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威严。头骨处有两根巨大的、弯曲的角,指向洞顶;躯干骨节粗壮,延伸出四只爪骨的痕迹,最后拖曳着一条长长的尾骨。这……这分明是传说中的龙骨!
柳生的心脏狂跳起来,他跪倒在地,对着这具巨大的龙骨磕了三个响头。他想起村里老人说过,龙是行云布雨的神灵,护佑一方水土。莫非,是龙王显灵,指引他来到这里?他小心翼翼地绕着龙骨察看,目光最终停留在龙骨旁一块不起眼的石台上。台上,静静地放着一盏灯。
那灯盏非金非木,不知是何物所制,通体呈现出一种温润如玉的乳白色,灯座上雕刻着繁复而古朴的云纹和水波纹,灯油早已干涸,灯芯也只剩下焦黑的一小截。最奇特的是灯罩,它并非寻常的琉璃或纸糊,而是由无数细密如发丝的白色骨质层层叠叠、巧妙编织而成,薄如蝉翼,却又异常坚韧。灯光透过这奇特的灯罩,仿佛能映照出流动的云霞。柳生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灯罩,一股奇异的温润感顺着指尖传来,仿佛触摸到了有生命的活物。他鬼使神差地将这盏“龙骨灯”捧了起来,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千年的时光。
带着这盏意外的发现,柳生走出了山洞。洪水渐渐退去,柳家洼已成一片废墟。幸存下来的乡亲们聚在村外的高地上,个个面黄肌瘦,眼神空洞。柳生看着眼前的惨状,又看看手中这盏古朴的灯盏,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萌生:既然龙王显灵,赐下这盏灯,或许它真的能带来希望?
他找来村里仅存的几位长者,将山洞奇遇和盘托出。老人们看着那盏龙骨灯,浑浊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微弱的光芒。他们商议后,决定在村口搭建一座简陋的灯台,将龙骨灯供奉其上,祈求龙王保佑,风调雨顺,重建家园。
柳生亲自将灯盏安放在灯台顶端。当夜幕降临,他点燃了新换上的灯芯。奇异的一幕发生了:灯芯燃起的是一簇幽蓝色的火焰,并不明亮,却异常稳定。那光芒透过骨丝灯罩,瞬间化作无数道细碎的光流,如同活物般在灯罩内缓缓流淌、旋转,最终竟凝聚成一幅幅流动的影像!有云雾缭绕的山川,有奔腾咆哮的江河,更有细雨无声地滋润着干裂的土地……灯影流转,光华柔和,仿佛将整个天地都收纳其中。围观的乡亲们无不目瞪口呆,继而爆发出震天的欢呼,纷纷跪倒在地,向着龙骨灯叩拜不止。
说来也怪,自那龙骨灯点亮之后,柳家洼仿佛真的受到了神灵的眷顾。第二年初春,一场恰到好处的春雨普降大地,干涸的土地得到了滋润。村民们播种的庄稼,长势格外喜人,茎秆粗壮,颗粒饱满。夏日里,周边村落蝗灾肆虐,铺天盖地的蝗虫啃食着一切绿色,唯独柳家洼,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蝗虫飞到村口上空,便如同撞上了铜墙铁壁,纷纷绕道而行。到了秋收,柳家洼的粮仓堆得满满当当,成了灾荒年月里远近闻名的富庶之地。
柳家洼因龙骨灯而复兴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四邻八乡。人们都说,柳家洼得了龙王真传,点起了神灯。柳生,作为发现神灯的人,自然被乡亲们奉为村里的主心骨。他带领大家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日子越过越红火。柳生心中对那盏龙骨灯充满了敬畏,每日必亲自擦拭灯盏,添换灯油,不敢有丝毫懈怠。龙骨灯的光华,也似乎成了柳家洼夜晚最温暖的守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