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孔甲好事鬼神,役民多作青帝庙、白帝庙、赤帝庙、黑帝庙、黄帝庙,又役民作元女台、素女台、青女台、神女台、宓妃阁,而民怨自此起矣。又广招巫觋,妄言神怪,聚多妖众鸣钟击鼓,吹笙鼓簧,唱歌哄赞,四望空虚而招之,谓之迎神。焚香礼拜,陈肴设酒,欢呼诵圣,谓之宴神。
披发舞象,开铁噉铁,指幽说谬,谓之降神。
狂歌浩嘈,雄吹猛鼓,浇酒泼羹,焚帛燎脂,谓之送神。
后来孔甲有密室炼鬼,荒郊听鬼,川泽山林招鬼,衣服宫室藏鬼,从此之后是巫风四起。孔甲好祥瑞而不可得,则好怪异。至此才有了孔甲养龙。
既然先帝孔甲可以养龙,当然夏桀也想养龙。夏桀想要养龙当然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夏桀说干就干,因为时不我待,所以夏桀想做什么事,马上就要付诸行动。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养龙可以,但是龙在哪里呀?
世间事都是开头难,要不怎么说万事开头难呢?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你们说巧不巧,别人是怕什么来什么,夏桀是想什么就来什么。夏桀想要养龙,龙就来了。
那么龙是从哪里来的呢?
龙在天庭,当然是从天上来的啦!
夏桀二十四年,天降乘龙在于平野,有雌有雄,夏桀亲往观之。夏桀对身边的大臣说道:“真龙现身,此是祥瑞,朕心大悦。”
夏桀遂役民建台于其地,筑周垣环之,名台曰“御龙台”,垣曰“养龙垣”。不知龙不欲登台,又不喜垣。夏桀命土政之官养之,龙不驯服,不饮食。夏桀大怒说道:“土政不合龙意,故龙不驯服。”
夏桀命恶来派人杀了土政。
夏桀又役民凿养龙池。池方数百丈,周环以木,又包以城。命水政迁龙于池。水政想了各种办法,龙根本不进入池中,不听从水政的安排。夏桀蹙眉道:“这水政也不合龙意,故不得龙行。”
夏桀又命人杀了水政。
夏桀命虞人去迁龙于池。
虞人不敢怠慢,夏桀什么脾气虞人是心知肚明,夏桀残忍暴戾,瞪眼睛就杀人。虞人不敢违抗命令,众文武大臣用手敢怒不敢言。虞人奋不顾身,亲自去搀扶牵引雌雄双龙行走。雌龙性格虽然温顺,但是不愿前行。虞人又去引雄龙,雄龙是火爆脾气,盛怒之下击杀了虞人。虞人惨叫一声,倒在了血泊中。
无奈之下,夏桀只好命令庖正以美味珍馐养龙,雌雄双龙见到了美味珍馐只是闻了闻,根本不肯吃。
龙喜欢吃什么食物,庖正也不知道。
夏桀命人杀了庖正。又命司农以五谷养龙,龙见五谷又不食。龙不吃五谷杂粮,夏桀说:“司农也不合龙意。”
夏桀本来不想杀司农,只是想对他斥责一番而已。可是司农领会错误了,因为有前车之鉴,司农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司农竟然自杀了。真是可悲可叹呀!
夏桀想要养龙,太师赵良、卿士于莘、曹触龙、侯知性、武能言等人只是逢迎奉承桀王,根本无人劝阻。他们这些人是阿谀奉承,溜须拍马。龙本身就是稀罕之物,他们也愿意以养龙来消遣和消磨时光。
龙本来是天上之物,人间根本就是难得一见。妺喜也是大开眼界。妺喜对桀王说道:“君王是真龙天子,养龙是天经地义的事,君王养龙,此乃王道。”
可是关龙逢和费昌等人却是极力反对。关龙逢乃皇亲国戚,是夏桀母族的至亲,关龙逢是上书力谏。
关龙逢上书的内容大意是说,作为人间的君王,应该代天以养民,没有听说养异物的。君王祖上孔甲养龙的前车之鉴,君王应该吸取教训才对。养异物无害于人都是不可以的,更别说为了养龙而杀人啦?君王施仁政,民臣辅佐君王之仁,承君之命,君王有道而后天降祥瑞。今王无所于德民,好酒色以乱德,惑神鬼以役民,必生祸端。
至于养龙,龙是天地间的灵物,山川之间积阳之气所炼而自成。其上者,能幽能明,能短能修,能变能化。修之可亘千里,短之可藏指,巨之可移山岳,细之可入盂盘。上下飞腾,人莫测其踪。雷、电、风、雨、云、雾以神其威灵而妙其施雨于天下泽及庶民,这是龙的德行。
其次凝神山谷,炼奇山泽,久者数百年,短的也有百余年。含土成珠,化毛成麟,或山雉之精,或龙门之鲤,或灵山之蛇,化不一而同归,形有异而理同,都是积阳之气。龙藏之地,冬雪不凝,夏炎不至,居槁壤而不食,浴黄泉而不饮,这是龙的自身修养所致。而此双龙坠我田原,需我饮食,不知何故?
臣听说虎豹在平原不如猪狗,人皆恶之。圣贤在市井,不如贩夫,人皆笑之。国君失位,不如匹夫,奸人皆害之。今龙本升天处渊、行云施泽之物,而处于平野,局于台垣,入于污池,是犹如圣贤之失德,而逐臣于市人;君王失位而寄食于野人之家。池中养龙何谈祥瑞之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