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经理,感谢你给我们这个机会。我的问题是,”李明推了推眼镜,语气平稳,但问题却直击要害,“关于网络上流传的苏瑶小姐与赵天明先生之间存在不正当关系的传闻,贺氏集团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就认定这些是‘纯属虚构’的?请问你们掌握了哪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她的清白?这些证据是否可靠?能否向公众展示?”
这个问题非常尖锐,直接质疑了贺氏集团的调查能力和结论的可信度,甚至暗示了所谓的“证据”可能只是匆忙编造的说辞。
杨琳心中一紧,但脸上并未显露分毫。她早就预料到会有这样的问题,并且贺凌轩和法务部、技术部已经为此准备了数日。
“感谢李记者的提问。”杨琳的语气依旧平静,但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我们理解公众对这件事的高度关注,也理解大家希望了解真相的迫切心情。贺氏集团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绝不会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轻率地发表声明。”
她稍微停顿,似乎在组织语言,目光扫过全场,然后落在了第二排一位正在奋笔疾书的年轻女记者身上,那是娱乐板块的记者,似乎对苏瑶的个人故事更感兴趣。
“事实上,自从谣言出现的第一天起,贺氏集团就高度重视,并在总裁贺凌轩先生的直接指示下,成立了由法务部、技术部、内部审计部门以及我本人组成的联合调查小组,”杨琳的声音逐渐变得有力,“我们对网络上的所有相关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深入的追踪和分析,溯源了信息发布的源头IP地址,梳理了相关账号的注册信息和历史活动记录,并委托了国内顶尖的网络安全公司和司法鉴定机构协助取证。”
她故意放慢了语速,强调着每一个专业术语和步骤,试图营造一种严谨、科学、不容置疑的氛围。
“经过不到十天的紧张工作,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杨琳加重了语气,“这次针对苏瑶小姐的造谣诽谤事件,是一场有预谋、有组织的网络暴力行为。我们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电子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原始恶意帖文的编辑后台记录、传播链条的关键节点信息、以及部分匿名账号背后真实身份的初步线索。”
她话锋一转,目光再次变得锐利:“至于是否能够向公众展示这些证据,考虑到目前案件可能涉及的法律诉讼程序,以及保护调查过程中其他无关人员隐私的需要,我们暂时无法做到全部公开。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我们掌握的证据链是完整、充分且有效的,足以支持我们的结论。并且,我们已经将这些证据整理备案,必要时将提交给司法机关,追究造谣者和恶意传播者的法律责任。”
这个回答滴水不漏,既表明了贺氏的决心和行动,又巧妙地避开了立即公开敏感证据的难题,将皮球踢给了未来的法律程序。台下记者们虽然有些失望没能立刻看到“猛料”,但也对贺氏的专业态度表示了一定的认可。李明推了推眼镜,似乎还想追问,但杨琳抢先一步,继续说道:
“同时,我要特别说明一点,”她的声音柔和了一些,目光中带着一丝同情,“在这次事件中,苏瑶小姐承受了巨大的身心伤害。作为事件的另一位当事人,也是我们集团总裁的未婚妻,她的名誉和情感都受到了严重的践踏。我们对此深感痛心和愤怒。”
她的语气真挚,似乎带着一丝感同身受的情绪,这让现场的气氛稍微缓和了一些。
“贺氏集团一直秉持‘诚信为本,德行天下’的经营理念,我们视企业声誉为生命,同样尊重每一位员工和合作伙伴的人格尊严。对于这种恶意中伤、诋毁污蔑的行为,我们表示最强烈的谴责!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利用网络平台,肆意践踏他人的名誉和清白!”
说到这里,杨琳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义愤填膺的力量,目光扫视全场,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们召开这次新闻发布会,不仅是为了澄清事实,更是为了向那些躲在阴暗角落里散布谣言、制造事端的不法之徒表明态度:贺氏集团有决心、有能力扞卫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义务保护每一位受到不公对待的人!我们相信,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这番慷慨陈词,赢得了现场部分记者的一丝掌声,也暂时压制住了那些质疑的声音。
短暂的沉默后,另一位记者站了起来,是本地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记者。他的问题更加直接,也更加个人化。
“杨经理,谢谢你的回答。我的问题是,关于赵天明这个人,我们知道他曾是贺氏集团的合作伙伴。请问,贺氏集团终止与他合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这次事件吗?还是说,在此之前就已经发现了他的问题?这次事件是否暴露了贺氏集团在合作方选择和风险管控方面存在漏洞?”
这个问题将矛头指向了贺氏集团自身的管理,意图将一起个人绯闻事件,与企业的经营风险联系起来,无疑是想扩大负面影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