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持续了近半个小时,陆翊臣和苏瑶始终保持着良好的风度和耐心,一一回答了记者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他们的默契配合和真诚态度,给在场的媒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采访终于结束了,陆翊臣和苏瑶终于得以喘息。他们并肩走出会场,来到大厦外的广场上。午后的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和一张张笑脸,陆翊臣心中充满了感慨。
就在这时,苏瑶似乎想起了什么,她停下脚步,从随身携带的精致手提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个信封,递给陆翊臣,说道:“翊臣,你看这是什么?”
陆翊臣疑惑地接过信封,只见信封的材质很普通,上面没有署名,也没有地址,只用打印体写着四个字——“陆总亲启”。
“这是我在整理今天活动的一些文件和礼品时,在休息室的一个角落里发现的,当时以为是谁不小心遗落的,就随手收起来了。”苏瑶解释道,“刚才仪式和采访都忙完了,才想起来,不知道是谁放在这里的,是给你的吗?”
陆翊臣心中也有些好奇,他拿着信封,掂量了一下,很轻。信封的封口处是平整的,似乎并没有被打开过。他抬起头,看向苏瑶,用眼神询问着她的意思。
苏瑶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于是,陆翊臣决定拆开看看。他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的封口,从中抽出了一张折叠整齐的信纸。
信纸的颜色有些泛黄,质地也并非上乘,看起来像是普通的笔记本内页裁剪下来的。展开信纸,上面是用钢笔书写的几行字,字迹算不上遒劲有力,但也清晰工整,透着一股真诚朴实的气息。
信的内容并不长,只有寥寥数语:
“陆总:
展信佳!
请原谅我的冒昧。我是一名普通的市民,也是您和陆氏集团的忠实关注者。冒昧给您写这封信,是想表达我对您由衷的敬佩和感谢。
这些年,我亲眼见证了陆氏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您的远见卓识和坚韧不拔,不仅仅为企业带来了成功,更为我们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您带领团队开拓海外市场,让‘中国制造’的身影出现在世界各地,提升了我们国家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作为一名中国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我的父亲曾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工程师,年轻时也曾参与过一些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他常常对我说,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无论是战场上的军人,还是生产线上的工人,亦或是商场上的企业家,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添砖加瓦。您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点。
我没有华丽的辞藻,也不会说什么漂亮话,只想通过这封信,向您道一声:辛苦了!感谢您为国家和人民所做的一切!也祝愿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万事顺意,永远幸福!
一个敬佩您的普通市民 敬上”
信的落款没有留下真实的姓名,只有一个模糊的戳记,似乎是用一个花盆的印记代替的。
陆翊臣拿着信纸,反复看了好几遍,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疑惑,逐渐变成了动容,最后定格为一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他抬起头,看向苏瑶,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苏瑶也凑过来看了看信的内容,同样被深深地触动了。她伸出手,轻轻握住了陆翊臣的手臂,柔声道:“真没想到,还会有这样一封来自普通市民的感谢信……”她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哽咽。
是啊,这封信,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惊天动地的赞美,但它却代表着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它来自一个不了解他具体奋斗细节的普通人,却准确地捕捉到了他事业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为国为民。这种来自民间的认可和肯定,比任何奖项和勋章,都更能触动陆翊臣的内心。
他想起了信中提到的那位老兵父亲,想起了无数像他父亲一样,为国家建设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正是有了这些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才汇聚成了推动国家前进的磅礴力量。而他陆翊臣,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并且得到了一些人的认可,这让他感到无比的荣幸和自豪。
“这封信……”陆翊臣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激动的心情,“它让我明白,我们做的这一切,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我们所创造的财富,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家人,更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
苏瑶看着丈夫眼中闪烁的光芒,知道他已经陷入了沉思。她没有打扰他,只是静静地站在他身边,轻轻依偎着他。这一刻,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他们的心是相通的。
过了许久,陆翊臣才缓缓抬起头,眼中恢复了神采。他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回信封,然后郑重地将其收进了西装内袋最贴身的位置。这个位置,通常放着他最重要的东西,比如身份证、银行卡。而现在,这封朴实无华的感谢信,也有了它应有的位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