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世龙和周万发则在法律的海洋中继续探索,不断完善上诉状。他们指出,柴某贝夫妇与张某芳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法有效,且他们已支付全部价款,实际居住在房屋内,未办理过户登记是因为房屋当时无法办理不动产权属证书,并非自身原因。每一个论点都有理有据,每一句话都经过反复推敲。
方梅的系列报道在《青山晨报》上一经发表,立刻在青山县引起了轩然大波。报纸的销量直线上升,许多读者纷纷打来电话,表达对柴某贝夫妇的同情,也对房屋买卖中的法律风险表示担忧。一时间,这个案件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然而,事情并没有朝着顺利的方向发展。邯郸某泰房地产公司和申请执行人李某得知柴某贝夫妇上诉后,开始对案件进行干预。李某聘请了专业律师,在各种场合坚称法院的查封执行合理合法,言辞犀利,试图引导舆论;邯郸某泰房地产公司则态度暧昧,对相关问题避而不谈,无论团队成员如何沟通,都像一块难啃的骨头,拒不配合。
“渠主任,他们这是想拖延时间,让我们知难而退!” 张忠民气愤地拍着桌子,眼中满是怒火,“我们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渠成顺却很冷静,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这很正常,我们不能被影响。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把证据做实,把法律依据研究透彻。法律是公正的,只要我们坚持,正义终会到来。”
在准备上诉的过程中,团队还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难题。柴某贝夫妇虽然支付了 40 万元房款,但购房发票上的金额是 元,两者存在差异。李某的律师抓住这一点,在媒体上大肆渲染,质疑他们没有支付全部价款,企图误导公众。
“这可怎么办?” 付某杨得知后,急得直掉眼泪,“那 10 万元是给中介的费用,没有凭证啊!要是房子保不住,我们可怎么活啊!” 渠成顺安慰道:“别担心,我们再想想办法。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
周万发提议:“我们可以去找当时的中介,看他们能不能提供相关证明。” 于是,张彩娇和周万全开始四处寻找当年的房产中介。他们在青山县的老城区里穿梭,询问了一个又一个人,终于在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里找到了那家已经有些破旧的中介公司。
起初,中介公司的负责人并不愿意配合,担心惹上麻烦,态度十分冷淡。“这事都过去这么久了,我什么都不记得了,你们别来烦我!” 他不耐烦地说道,转身就要关门。但张彩娇和周万全没有放弃,他们一次次上门,耐心地向负责人解释事情的严重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经过多次劝说,负责人终于被他们的执着所打动,最终拿出了当时的交易记录和相关说明,证实那 10 万元确实是中介费用。拿到这份关键证据时,张彩娇和周万全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喜悦和欣慰,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值得了。
解决了这个问题,上诉材料也终于准备就绪。在二审开庭前,渠成顺带着团队进行了多次模拟辩论。调解室变成了模拟法庭,大家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从法官、对方律师到自己的当事人,一遍又一遍地演练。他们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预判和准备,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力求在法庭上做到万无一失。
开庭当天,青山县法院审判庭内座无虚席。许多关注这个案件的市民早早来到这里,想要见证这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方梅也在现场,拿着笔记本和相机,准备对庭审进行详细报道。
法庭上,气氛严肃而紧张。渠成顺作为柴某贝夫妇的代理人,身着笔挺的正装,眼神坚定。他从容不迫地出示了大量证据,详细阐述了柴某贝夫妇的购房行为符合排除执行的条件。“法官大人,我的当事人在法院查封之前已签订合法有效的书面买卖合同,支付了全部价款,合法占有该不动产,且非因自身原因未办理过户登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他们的权益应当得到保护。他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这房子承载着他们的全部希望,不能就这样被夺走。” 渠成顺的声音坚定而有力,每一句话都像是一记重锤,敲在人们的心上。
李某的律师则反驳道:“邯郸某泰房地产公司是被执行人,法院查封其名下房产合理合法。柴某贝夫妇与张某芳的交易存在诸多疑点,不能排除他们恶意串通的可能。他们的行为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企图逃避责任。” 对方律师言辞犀利,试图扰乱渠成顺的节奏。
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法庭上,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渠成顺和团队成员们凭借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充分的证据,一一反驳对方的观点。他们的每一次发言都有理有据,每一个反驳都直击要害,让对方律师渐渐有些招架不住。
经过漫长的庭审,法院宣布休庭,择日宣判。走出法庭,柴某贝夫妇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不安。渠成顺走到他们身边,拍了拍他们的肩膀:“别担心,我们已经尽力了,相信法律会给我们一个公正的结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