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七,凉军距酒泉,已不足十里。
“报!”
探马急速冲进军阵:
“王上……酒泉已空……墙上无半点守军痕迹,但大门紧闭……属下生怕有埋伏,不敢轻易靠近!”
“意料之中。”
陆云川嘴角微微上扬,北狄两路援军都已被退,李天昊自然不会再守酒泉,弃城而逃只在意料之中。
“萨武,你领三千先锋,先进城开路,记住了,不许为难百姓,要秋毫无犯。”
“末将遵命!”
萨武便点出兵马,加快步伐冲向酒泉。
陆云川心情大好。
每个人都心情不错。
能够兵不血刃便夺下收揽城池,谁不开心呢?
可是,
没过多久,
萨武一匹快马匆匆赶回,脸色惊恐到几乎苍白,他声音都在颤抖:
“王上……酒泉……酒泉城内……已成尸海废墟!”
陆云川双目一怔,沉声问道:“一个不留?”
萨武摇了摇头,咬牙劝道:“王上,您还是别进城了……”
陆云川缓缓闭上眼睛,心中喜悦荡然无存。
弃守城池,卷走钱粮,带走物资,哪怕抓走壮丁,作为军事手段也合情合理。
屠城……太泯灭人性!
陆云川深吸了一口气,严肃令道:
“传令下去,所有士卒,整理着装,号角长鸣,进入酒泉。”
“是……”
浑厚号角在黄土上回荡,万人军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庄重而又威严。
入城。
当看到眼前惨绝人寰的景象……
这些百战的悍卒,饶是心如铁石,也被眼前的景象冲击得脸色煞白。
有的人忍不住弯腰呕吐,更多的人握紧了手中兵刃,手臂青筋暴起,眼中怒火几乎要喷涌出来。
陆云川翻身下马。
没有愤怒的嘶吼,没有悲伤的恸哭。
他停下脚步,站在那里。
他缓缓抬手。
号角声戛然而止。
城中陷入死寂。
“下马。”
众骑兵下马。
“摘盔。”
众将士摘去头盔。
“默哀。”
缓缓闭眼,无声缅怀。
一刻钟后。
陆云川睁开眼,目光坚定炬,他毅然决然,翻身上马:
“灭羌,出征。”
众将士整齐划一,没有所谓的气势如虹,愤怒沉默在心里最深处。
怒火爆炸之际,羌人灭国之时。
……
两日之后。
四月二十九。
北狄中军大帐。
“报!”
斥候冲进大帐:
“报告王爷,李天昊于四日前已放弃酒泉,逃往了玉户关!在离开前,他还……还屠光了城内的男女老少,如今已化为一片焦土!”
听到这个情报,帐内众将皆心中皆是一颤,好歹酒泉也算羌国土地,竟连自己的子民都屠?
“不好!我们中计了!”
唯有阿拉善率先反应过来,“羌国与凉国根本就没有结盟,否则李天昊绝不会屠城弃守……这是凉王的离间之计!就是要拖住我方军援!”
他面向完颜隼:“王爷,速速拔营起兵,我们本就比凉国路远,若再晚了,恐怕玉户关便被凉国所夺啊!”
“老师,何必惊慌?”
完颜隼却表情淡然,“纵使凉王设计,拖延了我军支援时间,那也不过才几天罢了;
玉户关乃西域第一雄关,李天昊不至于连半个月都守不住;
让他们两家打吧,等他们都没气力了,玉户关便吹弹可破。”
“王爷,话虽如此,战局多变,兵贵神速,不能再耽搁了!”阿拉善催促。
“行,那便全军开拔,急行玉户关,收拾残局吧。”
……
凉军这边。
从酒泉到玉户关有八百里路。
一日急行八十里,那也需要十天。
必须得赶在北狄援军抵达之前拿下玉户关。
北狄主力部队本身就要比凉军慢上十日,再加上离间计又拖延了五日,那么两军抵达玉户关的时间差便是十五日。
北狄在急行,凉军也在急行。
谁都在与时间赛跑。
五月初八。
经过十日急行,凉军抵达敦煌,于玉户关十里外安营扎寨。
全军休整三日,吃饱喝足,磨好刀锋,备好器械,为最后总攻做准备。
前夕。
玉户关城门楼。
李天昊也知道这是生死之战了,他召集了所有可战之兵,以及敦煌周边十二岁以上男丁,凑足了将近四万人。
此刻。
摆在他面前有两封信。
一封来自凉军,让他开城献降,否则必死无疑;
一封来自北狄,让他坚守半月,撑到援军入关;
一边是财狼,一边是虎豹;
那么,是与狼共舞,还是与虎谋皮?
“哼!”
李天昊抓起两封信,“刺啦刺啦”撕成粉碎。
“都将我羌国视作肥肉,那他妈就来吧!”
……
五月十一。
凉军兵临城下,所有兵锋、弓箭、怒抛,皆指向雄关城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