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能心甘?
从此,阎解成与妻子白芳一心想过平静日子,自然把刘光齐的事情当作借口。
这些年看似有所改善,实则家里的经济状况依旧艰难。
阎解成有稳定工作和收入,但由于未分家,依然需要补贴整个家庭。
他的工资大多由三大妈管理,用来照顾弟弟妹妹。
因分家问题,白芳多次与他争执,但阎埠贵不表态,他便毫无办法。
直到白芳发出最后通牒——若不分家就离婚。
当时她已怀孕,之前没孩子时的钱被拿走她尚能忍受,但有了孩子,她怎能不顾孩子的未来?
借着怀孕的机会,阎解成夫妇另立门户,开始过自己的小日子。
最令阎埠贵夫妇气愤的是,阎解成搬出去后竟从未给赡养费。
靠老阎和二儿子的工资根本无法维持生计,但他毫不在意,只顾自家妻儿。
正如父亲所言:
“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真穷。”
阎解成单飞后,他的三弟阎解旷与小妹阎解娣常在窗外 ** 大哥家的日常。
看到大哥每日吃着粗粮馒头,他们便忍不住对父亲抱怨。
近来,阎埠贵一直思考着如何解决当前的困境。
他决心采取行动挽回颜面,重新确立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
只要重登“大爷”的宝座,他就能自然而然地恢复一家之主的身份,尤其是掌控长子的经济大权。
这一要求,是由阎解成夫妇提出的。
毕竟,阎埠贵尚在世时,阎解成若另立门户便会被视为不孝。
因此,阎解成不得不想办法恢复父亲的地位。
否则,一旦年关逼近,没有他的收入,全家的生活将陷入困境。
为此,阎埠贵付出了巨大努力。
他主动为邻里书写春联,甚至自掏腰包购买红纸和墨汁,希望借此扩大影响力,争取现场解决问题。
即便如此,他仍打算依靠威势施压,迫使长子妥协,重新融入家庭。
听完阎埠贵的经历后,刘海中一家也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刘海中的大哥结婚后,他们被迫分家,因为单位分配房屋的政策偏向长子。
尽管如此,二大爷还是投入不少资金支持大哥的婚事。
经过几年打拼,刘海中晋升为六级钳工,收入有所提高。
但他不愿过苦日子,如今大哥已 ** 生活,两个弟弟也有稳定工作,于是他决定实行新的家庭规则:大哥分家后无需再管,由他自己承担养老责任;至于弟弟们,结婚时会提供帮助,但之后需自力更生,甚至要缴纳伙食费。
二大妈还主张扣除部分开支作为日常杂费,比如油盐酱醋等必需品,这也需要额外支出。
两个小子的伙食全凭各自交的钱决定。
给得多,二大妈天天做鱼肉也无妨。
这种模式熟悉得很,和饭馆后包餐差不多。
但这样下来,刘海中的家没了温馨感。
二大爷常吃好的,有时还能配个小酒或鸡蛋。
刘光天和刘光福就没这么幸运了,只能喝稀粥,连干饭都难得吃上一口。
他们的工资虽不算低,但也只够勉强糊口。
说起五块钱吃一个月的笑话,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他们的开销几乎都花在了填饱肚子上。
年轻人正处于饭量大的阶段,这点补贴哪里够用?况且抽烟、社交、看电影等额外支出更是让钱包见底。
即便放到现代,一个月的收入也很难存下钱,单身的年轻人不向家里伸手已属不易。
刘光天兄弟俩眼巴巴看着父亲吃鸡蛋喝酒,满心委屈。
他们对父母和大哥的不满日益加深。
刘光齐的日子也不轻松,新婚生活拮据,父母不愿帮忙带孩子,更别说补贴家用,他也满腹牢 * 。
总的来说,刘海中家和阎埠贵家都算不上和睦。
不过刘海中还算占优势,几个儿子只能窝在心里抱怨。
这两家不过是万千家庭中的小小写照。
无论如何,他们至少还有多个收入来源。
而如今不少家庭是单人养全家,日子过得紧巴巴。
转眼春节将至,家家户户数着日子,可哪还有什么余粮呢!别说饺子了,能吃顿干饭就算不错了。
轧钢厂倒是人性化,提前发了个把月工资,希望能让大家过个好年。
多数人都面露愁色,他们根本不敢花钱!
不然过年之后,全家岂不是只能挨饿?
扯远了,还是言归正传。
带着心中的计划,阎埠贵在大院里摆开了摊子。
大院的人听说阎埠贵要免费写春联,连材料费都不收,立刻热情高涨。
阎埠贵此举,也让大院有了几分节日氛围。
这一举动自然引起大院唯一存留的老大爷易中海的关注。
易中海亲临现场指挥,既为了凑热闹,也维持秩序。
刘海中也到场了,他要助阎埠贵一臂之力,两位前老大爷早已冰释前嫌。
昨日,阎埠贵找刘海中商议,并送了一瓶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