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吗?" 杨政民神情感慨地说。
"我知道了,厂长您放心。” 贾建设点头回应。
原来徐老是怕孤单,他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呢。
仔细想想也对,徐老家没有一个亲人。
与其独自寂寞生活,不如来厂里,没事时跟人聊聊天,闲暇时喝点小酒放松。
有保卫科的人在,他想出去转转也不会受到限制。
那就随他的心意吧,等他累了再说。
话说近来贾建设运气似乎有些起伏不定,时不时会有意外情况发生。
比如现在的小酒馆后院,徐会真正蹲在地上干呕。
午饭时闻到菜肴气味,她突然感到恶心难耐。
"妈妈,妈妈,你怎么了?" 徐静理已满六岁,懂事地在一旁轻拍母亲背部。
"没事儿,理儿先进屋吃饭吧,妈妈一会儿就好。” 徐会真稍作休息,已经好转许多,还温柔地摸了摸女儿的头。
徐静理却倔强地不肯离开,坚持要等母亲一同用餐。
见女儿如此乖巧,徐会真默默点头,稍微调整后便带女儿回到桌边。
看着女儿乖乖吃饭的样子,徐会真露出笑意。
但此刻她毫无胃口,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这让她既紧张又兴奋。
闻到油腻食物反胃,难道自己怀孕了?
想到这里,她忍不住想立刻去医院确认。
可理智让她按捺住冲动——再急也要先确保女儿吃饱,店里有人照应后,她才能安心去做检查。
况且即便怀孕,即使不想吃东西,为了孩子也得勉强进食。
这一年来,徐会真深切体会到了陈雪茹曾经面对的焦虑。
无论如何,哪怕只是可能怀孕,她都不愿冒险。
与此同时,
轧钢厂食堂内……
何雨柱的厨艺日益精湛,即便在物资短缺的情况下,他总能让简单的食材变得美味。
至于他的手艺是否超越了贾建设,两人许久未比试,他也无从知晓。
近期工厂供应的食材愈发单一,但何雨柱研发出一种野菜团子,将原本无人问津的野菜变成了食堂炙手可热的食物。
短短数日,便收获了轧钢厂工人们的赞誉。
甚至因此,食堂有望获得今年轧钢厂先进科室的荣誉。
此事纯属巧合。
时下不知从哪儿兴起一股“代食品”的潮流,各地纷纷投入研究。
何雨柱的野菜团子恰逢其时,成为燕京首个成功的“代食品”,不仅能充饥,味道也广受好评。
这消息让杨政民和李民富喜形于色,他们经常在其他单位面前夸耀这项成果。
借着这股热潮,不少兄弟单位前来轧钢厂取经,足以证明“代食品”并非一时风尚。
何雨柱因这项贡献,工资直接晋升为七级炊事员,从原来的32块5涨至39块5,再加班长补贴5块,月薪达到44块5。
他已结婚四年,虽近年物资紧张,但妻子何雨水和岳母马华皆有工作,家庭生活尚可维系。
如今工资上涨,家中境况或能稍有改善,但何雨柱心情复杂。
原因在于马敏怀孕了,而贾建设对此尚不知情,否则定会感叹一番。
9月似乎成了怀孕月,周围一下子多了两个孕妇,连朋友的妻子也怀上了,这未免太巧了。
何雨柱担忧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物资短缺的情况尚未缓解。
有人会问,何雨柱家不是有四人工作吗?为何还要发愁?这话确实说得简单。
虽然何雨水和马华都在外工作,但她们终究不可能陪伴何雨柱一生。
等她们离开后,家中多了一张嘴,负担自然加重。
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其中的艰难。
人们常说剧情中秦淮茹每月五元就能维生,但试想一下,秦淮茹每月的钱总是不够用,即便邻里间互相帮助,何雨柱还常送饭,这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生活用品、孩子教育等开销又该如何解决?
五元在当时连半月的花费都不够。
这种情况不难理解,就像如今一些地方的最低工资标准,认为达到即可满足需求,但这是在物资丰富的年代。
而今有了代食品,五元又能做什么?尤其对于孕妇,妇女的营养本就不够,奶水不足更是常见。
此时更需额外购买辅食,而奶粉对普通家庭而言过于昂贵,大多只能买些麦乳精,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不过马敏的怀孕是肯定的,上次她怀孕时没奶,幸好贾建设帮忙弄来两罐奶粉。
这次看来还得麻烦他。
无论如何,何雨柱宁愿自己以后节省些,也要为孩子争取最好的条件。
“建设,我有一事相求。”何雨柱坐在贾建设对面,略显局促。
“傻柱哥,有事直说,咱们谁跟谁。”贾建设笑道。
“是这样的,马敏怀孕了,我想拜托你帮忙,看看能否弄到两罐奶粉。”
何雨柱自然不会占贾建设便宜,价格定多少就是多少,按市场价计算。
“嫂子又怀上了?”贾建设有些惊讶,没想到于莉刚怀孕,马敏紧接着也有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