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类钳工必须是顶级的八级钳工。
四合院剧情刚开始时,易中海已是顶尖钳工。
月薪99.5元,甚至高于贾建设作为主任的工资三分之一。
听到有任务,老刘立刻揽了下来,他想借此机会表现一番,毕竟名义上他是指导小组的“副组长”。
昨天未能完成任务,若不努力,如何晋升?刘海中得知需钳工后,立即自荐,这种功劳岂能错过?六级钳工做小零件,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贾建设见两人积极性高,也不愿阻碍他们。
别人靠本事挣功劳,他无话可说,便同意了请求。
此次返回,由老刘驾车,他自己也会开车,懒得再折腾。
下午修好拖拉机后,晚宴北山公社热情高涨。
晚饭后,在贾建设嘱咐下,老刘带刘海中驱车回第四钢厂。
两人走后,贾建设并未闲着,召集两位女性开会。
此行主要目的是考察分厂支援的机械,目前正进行中。
还需记录北山群众反馈问题,带回总厂供杨政民参考。
实则是了解北山对分厂的态度及分厂的帮扶情况。
梁拉娣明日仍要修拖拉机,此事只能由贾建设和丁秋楠负责。
但她承诺,修好后会参与走访。
她决心观察贾建设,好男人谁能不爱?她性格直率,认准的事必争。
事情就此敲定,次日贾建设将与丁秋楠走访收集意见。
梁拉娣修好拖拉机后,也会加入,一同走访。
商议完毕,三人回房休息。
昨日奔波一天,夜晚又在外露宿,今早好不容易到北山公社,虽未干重活,却也未得片刻休憩。
梁拉娣下午一直在修拖拉机,坚持到现在已十分疲惫。
回房稍作清洗后便沉沉睡去。
丁秋楠原本想晚上悄悄去找贾建设聊天,但洗漱完躺上床没多久也睡着了。
美美地睡了一觉后,贾建设清晨便起身,与两位女性会合。
早餐虽简单却也算丰盛——每人一碗白米粥和两个白面馒头。
只是这顿早餐仅贾建设与两女享用,其他人吃的是粗粮饼配白开水。
对梁拉娣和丁秋楠而言或许算不上丰富,但对贾建设来说已属简朴。
梁拉娣吃完又回到拖拉机旁,继续修理另一台无故障的机器。
随后,贾建设带丁秋楠四处走访。
上午十点半,远方忽然来了十多人。
他们衣衫褴褛,满是补丁,早已看不出原貌。
这一行人引起众人注意,但社员们看他们一眼后便轻蔑地转过头。
他们是刘庄村的大队,公社的“耻辱”,也是最落后的队伍。
为何如此嫌弃?再看看邻村马家屯,同样位于山区,条件虽差,却为维护公社声誉早早派出了劳动力和耕牛。
而刘庄村呢?不仅晚到一天,只来了十几个人,这样的表现怎能称得上团结?
贾建设一眼认出领头的是刘树棍,他们竟来自北山公社。
这状况令人费解,即便村里贫困,也不至于如此糟糕。
待刘庄村民走近,刘树根迅速发现贾建设,但拉了拉身旁的刘建军未出声。”领导,我们迟到了,路途遥远,实在抱歉,请勿责怪。”刘树根笑着低声对接待员说道。
“好了老刘,每次都拖到最后,这是城里的轧钢厂领导,是来指导工作的吗?”接待员不悦地说。
刘树根不敢反驳,随意瞥了贾建设一眼后,便领着众人朝耕地走去。
贾建设没想到会在这里遇到刘树根,但并未放在心上。
刘树根本就知道他是轧钢厂主任,坦然面对,无需担忧。
接待员察觉丁秋楠的困惑,稍作解释。
刘庄村位于山林边缘,偏远且贫瘠,收入微薄,生活艰难,被公社视为落后典型,连附近的马家屯都不屑于他们。
贾建设暗自好笑,但他更关心当前的任务。
丁秋楠见贾建设淡然,也不再追问。
接着,贾建设询问了几位村民的意见。
问题是固定的,例如对工农结合的看法,或对第四钢厂帮扶工作的评价。
所有人都给予积极回应,感激第四钢厂的帮助。
这样的结果并不意外,当时人们对军人和工人充满敬仰,更何况是上级单位派来的代表。
公社人认为这是红星轧钢厂对他们的重视。
加之梁拉娣正在帮忙修理拖拉机,村民满意也在情理之中。
“同志,能否帮忙向领导提议,午休时我在大食堂收集大家的想法?”
“申请一下吧,挨个问费时又影响工作。”
贾建设思虑片刻,觉得效率低下,决定采取新方式。
“好,特派员同意,我马上汇报。”
交代村民送贾建设回去后,他迅速离开。
贾建设沉思片刻,让带路的村民离开。
这条路他们熟悉,无需他人指引。
此时已近黄昏,回去休息显得多余,他便直接领着丁秋楠前往梁拉娣处。
村民们起初担忧被公社领导责备,不愿离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