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鸿儒有些好奇发生了什么事。
只是周衍没有说的意思,只拱拱手,起身告辞,“看来这是有些事了,那就告辞了,下次再聚。”
方鸿儒起身相送。
回到钜心阁,手下上前禀报,“钜子,果然如您所料,探子传回消息,从京城附近开始明德商行都受到了打压。”
说着给周衍呈上一份文件,“朝廷向各地官府下发了通知。
说是皇帝听说各地土地荒芜,百姓都不慕耕耘,而是操持起了商人贱业。
现在要抑制商人,鼓励农业。
不过据兄弟们探查这事就是冲我们来的,各地太监都有收到宫里传来的消息,要他们针对明德商行。
这段时间各地官府都在响应,明德商行受创不小。”
周衍一边听着汇报,一边看手中文件。
情况与汇报的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细节。
靠近京城的官府率先动作,当地豪强知道内情后,也想在明德商行上撕扯一块肥肉。
周衍的产业有不少是新型产业,有棉布、玻璃、灯泡、染料等。
这些产业有些过去存在,但只能人工制作,价格极其昂贵,现在同样不便宜,不过已经比过去强了太多。
而且因为是独家生意,赚来的钱称得上日进斗金。
这些豪强早就眼馋不已,只是碍于明德商行势大,不敢强行侵占。
现在好了,朝廷都要出手对付,他们不啃上一口肉,是决不甘心的。
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些产业严重依赖配套工业,而这些配套都掌握在周衍手里。
而且这些配套工业大都不赚钱,很多都要总行补贴。
这些豪强盯上的都是能日进斗金的产业,对那些傻大黑粗的东西看都不看。
周衍手中还有不少传统产业,比如运输业,比如造纸业,比如酒楼客栈。
这些产业在这个年代发展的已经很成熟了,只是周衍更近一步,依靠各种配套设施抢占了大量市场。
虽然不如新兴产业吸金能力强,但好歹也是个产业,豪强们也对其下手。
这么多产业都离不开配套。
配套就是学校、医院、铁厂、焦厂、土地、矿产、养殖等。
这些东西都是投入极大,收入只能说凑合。
以上大致就是周衍势力的缩影,已经控制了民生的方方面面。
重工业,豪强们当然也会下手,只是他们只是要现成利益。
比如矿产,他们不在乎未来产出,只想尽快回血。这些产业落在他们手里算是倒了血霉。
因为不会操作,机械开采又回到了过去那种人工开采。
只是因为前期投入过大,没有赚到反而赔进去不少。
导致最后砸在手里,想卖都无人接手。
就此京城附近的产业链遭到严重破坏。
这就是周衍看到的。
看完之后周衍抬头问道:“我们的员工如何?”
手下汇报:“大多数员工收到消息后已经转移了,少数潜伏了下来,能让商行正常运行的管理人员全部撤离,各种管理资料和技术资料也全都带走了。
只剩下了普通工人。现在那些工人已经开始闹起来了。”
周衍的商会最重要的就是管理办法,各种技术都不是最重要的,这是百年间,各个优秀人才一点点实地考察后设计出来的。
在这个时代,这就是最科学最高效的管理办法。
人心可以用《新墨经》引导,具体做事靠的可全是这一套管理办法。
这其中每一条背后都有深层逻辑,就是靠这一套管理办法,才做到近乎控制一国命脉。
这些当然不是完美无缺,只是那些豪强想夺取周衍产业,离了这些是一点可能也没有。
除非他们也能发展上百年,这显然不可能。
周衍笑着问道:“京城附近怕是乱起来了?”
手下同样笑着回应:“不出钜子所料,我们已经控制了当地经济命脉,我们一倒,他们除非立刻找到代替,否则必然发生大乱。
当地物价已经疯涨,过去只需要一些铜板能买到东西,现在就算拿出银子也买不到。
现在已经是民怨沸腾,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发生暴动。
等我们再去的时候,完全可以更深入的控制当地。
也是我们保密做的太好,他们只看到我们日进斗金,看不到我们背后运行有多复杂。”
周衍笑笑没有回话,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
几十年前,明德商行遍布全国时,他就明白他已经到了大而不能倒的地步。
现在只要明德一倒,朝廷必然灰飞烟灭,最好的情况也是推倒重来。
只看朝廷顶层武力能不能做到,以少数人镇压全国叛乱了。
据周衍观察朝廷怕是没有这个武力,算上太虚宗不知道行不行。
周衍让手下退去,安排旁边文员去叫麾下势力高层来此开会。
没过多久高层悉数赶来,现在明德商会高层基本与墨家合流。
周衍计划让墨家逐步取代商行,商行毕竟有其上限,不足以支撑自己做成大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