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手机响起,手机震动的频率与李墨飞太阳穴突跳的血管形成共振。当"黄娅娅"三个字在屏幕上亮起时,他看见自己汗湿的拇指在钢化玻璃留下蜗牛爬行般的指纹,这些螺旋纹路与实验室地面的红色网格惊人相似。
“李墨飞,你还在实验室吗?”电话那头,黄娅娅的声音急促且带有一丝疲惫。
“刚出来,怎么了?”李墨飞问。
“知道吗?我今天采访了几位市民,他们都说最近的高温天气越来越难以忍受。今天地面温度把外卖箱里的冰袋都蒸发了,有个叫王建军的外卖员,胶鞋底熔在了地砖上。”黄娅娅的声线裹挟着街头嘈杂,“今天下午,市中心有十几个人因为中暑被送进了医院。”她突然压低声音,“救护人员切开他手掌时,皮肤和手机钢化膜粘在了一起……”
李墨飞抬头望向西北方天际,那抹妖异的玫红极光正在啃食星群。他脖颈后的汗珠突然变得滚烫——这不符合蒸发吸热原理的灼烧感,让他想起全息投影里突破临界值的地幔温度。
黄娅娅的语气变得急切,“李墨飞,这真的只是自然波动吗?还是说……气候真的在失控?”
李墨飞握紧了手机,沉默了片刻。黄娅娅的疑问正好直击他心中无法言说的恐惧。“我不知道,黄娅娅。”他低声说道,“但我感觉……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钟,黄娅娅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李墨飞,如果你发现了什么,一定要告诉我。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他知道,黄娅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最近的高温、极端天气、频发的自然灾害……这一切都在无声地提醒人们,气候危机已经悄然降临。可是,像唐教授这样的科学家们,依然在谨慎与理性中踌躇,不愿轻易下结论。
“我会的。”李墨飞声音低沉,坚决。他挂断电话,通话结束时的忙音像把冰锥刺入耳膜。
李墨飞抬头望向远处的城市天际线。那一排排高楼大厦在昏黄的灯光下,像一座座冰冷的堡垒,似乎与这片被烈日炙烤的土地隔绝。李墨飞快步穿过停车场,发现沥青路面正在渗出晶亮的黏液,这是新型降温涂料在60℃环境下的相变失效。他的影子被路灯拉长成数据曲线模样,每一步都踩在自己变形的投影上。
李墨飞深吸一口气,试图让冷冽的夜风带走一丝烦躁,却发现内心的焦虑愈发剧烈。他知道,这不仅仅是数据的异常,更是一场深深的危机——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可能一切都为时已晚。
走下台阶时,夜色中的街道显得格外空旷,偶尔有几辆车划过,车灯在黑暗中留下短暂的光痕。李墨飞的步伐加快,仿佛在逃离某种无形的压力。他脑海里回荡着黄娅娅的话:“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是的,不能坐以待毙。李墨飞握紧了拳头,内心默默发誓:无论前方的路有多艰难,他都必须坚持下去。因为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输掉的不仅是数据,而是整个世界的未来。
然而,正当他迈步离开时,他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起来——是一个来自“国际气候委员会”的紧急通报。他猛地停下脚步,指尖在屏幕上停顿了片刻,他心中一紧,心脏骤然一跳,仿佛有什么不祥的预感在酝酿。
那条通报上,赫然写着:“全球气候突发事件等级已经被提升至‘红色预警’”。
当国际气候委员会的红色预警弹出时,街角便利店突然爆发出尖叫声,冰柜陈列窗在众目睽睽下炸裂,二十吨冷藏食品在十秒内腐败的恶臭席卷街道。李墨飞迅速点开通报,屏幕上显示着一系列令人不安的数字和图表,全球范围内的极端气候事件接连不断,仿佛一场无形的风暴正在酝酿。李墨飞看着手机推送里"冷链系统全面瘫痪"的新闻快讯,突然发现自己的呼吸在湿热空气中凝成了白雾——这是只有在-20℃才会出现的反季节现象。
“这可不是简单的自然波动。”李墨飞暗自思忖,脑海中浮现出那些正在被淹没的城市、被暴风袭击的乡村,以及无数无辜的生命。他深知,这不仅仅是科学的数据,而是每一个人的命运。
“我必须告诉黄娅娅。”他心中暗想,转身准备回到实验室,但就在这时,他的手机再次震动,屏幕上再次出现了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李墨飞接起电话,声音中透着一丝焦虑。
“墨飞,是我,唐教授。”电话那头传来唐教授略显紧张的声音,“我刚刚看到了国际气候委员会的紧急通报,并再次对比了你的数据,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要糟糕得多。我们需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应对方案。”
“我正准备赶回实验室。”李墨飞的心跳加速,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紧迫感。
"好,实验室见。你快点。”中燃起一丝希望。或许,科学的力量能够改变这一切,或许他们还有机会阻止这场即将来临的灾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