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柱一边帮忙称东西,一边暗自记下了张卫国卖东西说的话,等会人少,他也要试试。
不就是卖东西吗,学着卫国哥的样子,面上带笑,胆子大点,嘴巴放甜一些,肯定没问题。
再说他们村里人的东西,全是货真价实的土特产,卖得也不贵,铁柱想到这里,底气顿时足了。
这时,一个60多岁,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的大妈来到摊子边,她手里挎着个竹篮子,篮子里装着几个蔫巴的西红柿和一把小葱。
张卫国正在忙着给另外一个中年大婶介绍膳鱼,铁柱连忙给自己默默打气,随后露出一口大白牙:“婶子,您想买些啥,随便看,这些鸡蛋很新鲜,要不来两斤?”
张卫国瞥了一眼,暗暗点头。
铁柱这小子,还真行,一点就透。
只要迈出了第一步,自己再好好带一下,以后肯定能独当一面。
他心里盘算着,等铁柱上手了,自己就能腾出更多时间去忙其他的事了。
大妈看了一眼鸡蛋,又看到了旁边的笋干,嫩南瓜片,她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亮光。
自家老头子就好这口,用水泡一下,加点五花肉和辣椒一炒,那可是下酒的好菜。
“小伙子,鸡蛋,笋干,南瓜片咋卖?”大妈问道。
铁柱笑着开口:“婶子,鸡蛋6毛一斤,笋干和南瓜片都是2毛一斤。干菜只需要泡一点就能炒一大碗,您这买回去了,又能放一段日子,用猪油渣或五花肉来炒,都很好吃。”
他努力模仿着张卫国的语气,尽量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吸引人。
大妈点点头,似乎有些犹豫,又继续问道:“买这些要票吗?”
这年头,啥东西都要票,手里没票,有钱也买不到东西。
铁柱:“婶子,咱们摊子上的东西都不要票,这鸡蛋新鲜着呢,辣椒炒蛋,或是西红柿蛋汤都适合这大夏天吃。”
他知道,这老太太肯定是担心票的问题,所以特意强调了一下。
老太太一听不要票,立马来了精神:“那行,我要12个鸡蛋,2斤笋干和1斤南瓜片。”
她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个皱巴巴的手帕,一层层打开,露出里面几张零散的毛票。
铁柱麻利地称好东西,算好价钱:“婶子,一共一块二毛四,您给一块二就行了。”他抹掉了四分钱的零头,想给老太太留个好印象。
老太太接过东西,笑得脸上的褶子都堆了起来:“小伙子,你这人实在,下次我还来你这买。”她把钱递给铁柱,转身离开了。
成交了第一单,铁柱瞬间有了信心,他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张卫国和铁柱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的摊位前始终围满了人。
张卫国时不时地指点铁柱几句,铁柱也学得很快,吆喝声越来越响亮,笑容也越来越自然。
终于在下午四点半,三轮车上的东西全部卖完了。
张卫国看着空空如也的三轮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笑着对铁柱说:“今天不错,第一次就能卖得这么好,明天再带一次,你就能自个上手了。”
今天太赶了,两人中午就啃了三个冷馒头,这会儿肚子里没啥油水
可瞅着空空的三轮车,铁柱心里头热乎乎的,比吃了肉还美。
他拿起扫帚,呼啦啦扫着地上残留的烂菜叶子和泥土,扭头问旁边正擦汗的张卫国:“卫国哥,咱啥时候回?”
张卫国拧了一把湿毛巾,脸上露出点疲惫,但眼睛亮得很。
“等下,先去趟东门商业街。”
铁柱动作一顿,下意识地问:“去那干啥?”
“拿钥匙。”张卫国把毛巾搭在脖子上,手上麻利地把几个空木桶往三轮车上搬,“我在东门商业街租了两个铺面,得去拿一下钥匙,顺便看看铺子的情况。”
“两间铺子?”铁柱手里的扫帚“哐当”一声掉地上,嘴巴张着能塞下一个鸡蛋。
他知道卫国哥有本事,可没想过这么快就在商业街搞铺子了,还是两间!
“那租金得不少钱吧,卫国哥?”铁柱结结巴巴地问,心里头咚咚直跳。
那地方的铺子,光想想就觉得贵。
“嗯。”张卫国应了一声,没多解释,只是嘴角往上扯了扯,脸上透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笃定“肯定能挣回来。”
这语气,听得铁柱心里莫名也跟着安定下来。
张卫国把最后一个桶放上车,拍了拍手上的灰,转身走到厂门口。
他把借来的两把旧木椅子和秤递过去:“大哥,谢了啊,东西还您。”
保安大哥摆摆手:“没事没事,下次要用再来拿。”
张卫国和他道了别,又叫铁柱坐上车,随后拿着摇杆使劲摇了几下,三轮车发动起来。
“突突突……”
三轮车载着满心激动又有点懵的铁柱,朝着东门商业街驶去。
到了地方,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比他们摆摊的厂门口热闹多了。
张卫国把车稳稳停在路边一排崭新的二层门脸房前头,指了指其中相连的两间:“铁柱,你在这儿看着车,我去去就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