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的图纸,房间怎么布局,院子怎么规划,他画好给老爹张为民了。
至于买红砖、瓦片、水泥这些建材,有老爹和跃进他们去跑,他放心。
李雪梅像是想起了什么,又补充道:“哦对了,卫国,胜利叔走的时候特意交代了,说他家里有两只甲鱼,还有些自家晒的红枣和干豆角,让你帮他带进城卖掉。”
张卫国端起桌上的搪瓷缸子,“咕咚咕咚”灌了几口凉白开,刚才骑车回来,确实有点渴了。
他放下缸子,抹了把嘴:“行,我知道了。”
说完在堂屋里拿了大麻袋和一个水桶,
张卫国把水桶固定在车把上,麻袋捆在后座,对李雪梅和桂花说道:“我去胜利叔家里拿东西,然后直接去城里。”
说完,他蹬上自行车,往村西头的张胜利家赶去。
还没进院子,就听见张胜利爽朗的声音:“卫国来了?快进来!”
张卫国推车进院,张胜利正和儿子张铁柱在院里说话。
看到他,张胜利忙招呼:“铁柱,快,把你卫国哥要的东西拿出来。”
张铁柱应声进了屋,很快就拎着一个网兜,里面装着两只扑腾的甲鱼,又拿出一个布袋装着红枣,还有一个小点的袋子装着干豆角。
张卫国把东西接过来,看了看,问道:“胜利叔,家里有秤吗?我称一下重量,在本子上记清楚,卖了多少钱,到时候一分不少给您送过来。亲兄弟明算账,这样大家都清楚。”
张胜利赞许道:“你瞧瞧,还是卫国你办事细心周到!铁柱,去把咱家那杆老秤拿来!”
铁柱很快拿来了秤。张卫国先把甲鱼放进水桶里,然后开始称重。
“甲鱼,两只,一共六斤二两。”张卫国一边报数,一边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和铅笔,认真记录。
“红枣,五斤整。”
“干豆角,这个轻,两斤。”
他把数字清晰地写在本子上,然后把本子递给张铁柱:“铁柱,你看一下,没问题的话,在这里签个字或者按个手印。”
张铁柱凑过去看了看,点点头:“没错,就是这些。”
说着,接过铅笔,歪歪扭扭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张胜利在旁边看着,越发觉得张卫国这后生靠谱,做事滴水不漏,难怪能带着根生他们挣大钱。
张卫国收好本子,把东西都安置在自行车上,对张胜利和张铁柱说:“胜利叔,铁柱,那我先走了,卖了钱晚上送过来。”
“好,路上慢点!”
张卫国骑着自行车,离开了张胜利家,一路往村外骑去。
出了村口,又骑了一段距离,拐上了一条没什么人的小土路,两边是半人高的荒草。
他停下车,左右看了看,确认四下无人。
心中默念一声:“系统,我要售卖货品,帮忙算钱。”
下一秒,菜多多系统的机械音响起。
【叮,宿主,检测到野生甲鱼六斤二两,500元/斤,请问是否售卖?】
【是。】
【叮,宿主,检测到干红枣五斤,20元/斤,请问是否售卖?】
【是】
【叮,宿主,检测到干豆角两斤,15元/斤,请问是否售卖?】
【是。】
和系统交易完成,东西消失不见,张卫国手里多了3230元。
有堂叔开了个好头,以后在村里收的东西多,他就能多薅系统羊毛,这事想想都美。
可面临着一个问题,东西多了,一辆自行车装不下。
张卫国想了一下,看来得去买辆三轮车回来,不仅能装东西,速度也快。
来往花溪村和德山市,有了三轮车,就只需要半小时,能省下不少时间。
打定主意后,张卫国跨上自行车,直奔市里的农机站。
农机站不仅卖崭新的拖拉机、柴油机,也鼓捣些二手的家伙事儿,算是个农用车辆的集散地。
进了站,一眼就瞅见了几辆崭新的奔马牌三轮农用车,停在那儿。
这年头路上跑的三轮车,十辆里头有八辆是这牌子,皮实耐用,是农民眼里的好宝贝。
他过去问了价,售货员爱答不理地报了个数字:“六百八,要票。”
他兜里明面上的钱,是上次卖银圆和山货攒下的,满打满算也就一千块出头。
系统空间里的几十万块钱没有合适的由头,暂时还不能见光。
毕竟突然冒出这么大一笔钱,没法跟家里人解释来源。
新车是指望不上了。
张卫国心里叹了口气,继续问道:“同志,有旧车吗?”
看来只能买辆二手的车用着,他暗自琢磨,等服装店的生意上了正轨,手里有了活钱,到时候想买啥买啥,那才叫舒坦日子!
现在,只能实用第一。
售货员这才抬了抬眼皮,指了指角落:“那边有几辆旧的,自己去看。”
张卫国也不在意他的态度,径直走了过去。转悠了一圈,还真让他相中了一辆。车子看着还行,听说是用了两年,原主换了拖拉机才卖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