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众社兵吵闹要喝满月酒,走到玻璃暖棚,周怀民和格物堂几位早在这里等待。
周怀民道:“你们把老农们弄好的番薯新枝,移栽到那边荒坡上,把荒坡平整出来一块坡田。”
经过二十多天的暖棚培育,第一批的番薯藤终于可以扦插。
趁着刚下过雨,也不用浇水,开荒也容易许多。
社兵、各个厂坊、村民又恢复了忙碌。
白色村的孔志也开始继续到工地施工。
之前他不明白为什么周会长要用这么多人,花这么多钱来铺路,路都好好的,为啥非要铺上煤渣,还要加宽,又不是站不下。
而且两侧都要种上柳树,又要多花钱。
如今下了一场大雨,他才明白。
不仅孔志明白,和他一样去筑路厂做工的外村人,都明白了。
一场大雨后自己村里和乡道路上都不成样子,都是烂泥和雨水,下脚的地方都没。
这一路走来,脚上的布鞋、裤腿全是泥,还有滑倒的,半身都是臭泥。
更别说推车拉货了,想都别想。
当众人踏入杨家庄后,便进入农会的地界,看到这里村民脚上布鞋都只沾了一圈煤泥而已,衣着整洁,在服务站忙活。
再瞧瞧自己,脚上的泥比鞋都重,裤腿全是泥水,滑倒的人从上到下都没个好地方,简直就是一群来这里讨饭的乞丐。
孔志也知道,今天最后一段路的水沟忙完,整个二十八村筑路工程算是彻底结束,工钱都给其他已完工的筑路队结过。
傍晚,孔志到北林庄领工钱,问大总管王守诚:“王总管,这以后还有活干没?”
各村民都怕没有活干,在旁眼巴巴的看着王守诚。
王守诚一一给他们结算了工钱,笑道:“先停工一段时间。周会长说,要你们趁着雨后,抓紧去地里补种。没有种子可以到杂货店订购豆种。”
孔志带着同村的筑路工,迎着红遍半天的夕阳,看着眼前回村的泥泞之路,心里叹道:“周会长,你何时才能来解救我们。”
喜欢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明末: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