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夫子睨了他一眼,还是第一次见有人这么紧张孩子的:“这个你放心,后面我会和门房打招呼,看到是你,才让人将这小孩放出去,如此,可安心?”
杨北乐了,连忙点头:“可行可行,就这么干。”
杨西在一旁听着,认为四弟夫妻俩太小题大做了,孩子在学堂,安全得很,实在没必要每天来回接送孩子。
“我们看看二哥怎么做。”杨西对王芳说。
王芳也点头,一家人就在学堂门前等着杨南三人的到来。
等杨南来了知道杨北打算每天接送孩子,加上自己接下来三个月每天都要在镇上和村里来回,也打算每天接送孩子,这样他们父子还能有个伴。
相比于每十天才能见一次孩子,杨南和李霞自然是更乐意每天都能见到孩子的。
当父母的,久了看不到孩子,会不受控制的想他。
担心他在学堂有没有吃饱,有没有受欺负等等。
至于孩子每天来回会不会累到的问题,杨南乐观的想,每天来回虽然累了些,但是能锻炼身体啊。
再说了,他儿子他清楚,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在学堂里坐不住多长时间,让他每天来回,说不顺他求之不得呢!
于是就将这个决定一说,杨培林高兴得跳了起来。
杨南见了,哼一声,带着孩子进去找刘夫子报名,报了名字后例行询问住学堂还是回家的问题。
听杨南说,每天接送的时候,刘夫子惊讶了一瞬,但神情很快又恢复过来。
“刘夫子,后面三个月我会早晚送他,三个月后我就将他交给他小叔了,到时候我会让他跟着他堂弟的。”杨南对刘夫子道。
刘夫子恍然大悟,怪不得住了两年的生舍,现在又不住了,原来是有亲戚帮忙,如此就不奇怪了。
但还是好心提醒:“要是每天来回,在读书上的精力可能就少了,长此以往,对他的科举之路弊大于利呀!”
刘夫子语重心长劝诫,还是希望来求学的孩子能住生舍的,一方面是真心实意为了孩子考虑,另一方面则是孩子住在这里,自己家能多赚些银子。
孩子住宿能挣一些,孩子的吃食也能挣一些,积少成多呀!
杨南大手一挥,不在意道:“他现在能学多少就学多少,不要求他一定要走科举的道路,读书明理,不当睁眼瞎就行了!”
他已经下决定让孩子学一门手艺了,就是学什么需要仔细斟酌。
刘夫子:……
看杨南这样,刘夫子也就不再劝了。
至于为什么刚刚不问杨北,一是杨濯那孩子养得太好了,二是孩子家长想也不想就选择每天接送,一点都不带犹豫,这种人劝了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结果,就不多费口舌了。
至于三个月后怎么办,杨南想的是让杨北接送的时候,顺带将自己孩子也捎上,都是一家人,顺路的事,也不麻烦,相信四弟到时候不会不答应。
二房和四房都不打算让孩子住在学堂的生舍,杨西和王芳更加惶惶然。
杨西看向自己媳妇:“要不我们也让孩子每天来回,可以让二哥或者小弟顺带将孩子捎上。”
王芳摇头:“不行,每天来回太浪费时间和精力了,这样他还能认真读书吗?”
她娘家没人送孩子读书。
自己的孩子有机会读书,不知道让她其她姐妹多羡慕,都说她上辈子积德了,所以才能嫁到这么好的人家。
姐妹们的恭维让她飘飘然。
所以,对于一切影响孩子读书的事,她会扼杀在摇篮中。
抿嘴沉思一会才开口:“要是这样,我宁愿让孩子住到学堂的生舍里面。”
杨西:“你不是怕孩子没伴,一个人住这里会被欺负吗?现在又愿意了?”
王芳:“学堂每十日放一次旬假,要是小宇真被欺负了,他又不是没长嘴,难道还会不和我们说不成?”
“那听你的吧!今天回来就让娘给住宿的银子,明天再给刘夫子送过来。”
夫妻俩商量好后,就去和刘夫子说明,并承诺住宿的花费明天孩子来学堂的时候一起送过来。
刘夫子颔首:“行。”
都是一个镇的人,他也不怕被赖账。
再说了,他们儿子以后还要在自己手底下读书呢。
晚上吃完饭后,杨西在王芳的催促下,战战兢兢来到杨老太面前,说了孩子住在生舍,要五百文钱的事情。
杨老太想叉腰骂,但是想着往年孩子都是这样,又骂不出口。
况且今年她是故意不给那五百文钱的,因为她坚信,之前那五两银子他们几个肯定没花完。
从五千文钱里面拿出五百文,是很简单的。
臭着脸问杨西:“怎么你二哥和小弟就能拿出这五百文?你不可以!”
王芳对于自己男人这样子,简直是气不打一处来,旁人都说杨西老实,没有什么小心思,是适合过日子的人。
但是她却觉得是怯懦,爹娘说什么就是什么,一点不会替自己的小家庭争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