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北给了三十个铜板给那朋友,叮嘱他给十个铜板给牛车的主人,剩下的二十个铜板就当是他帮忙的辛苦费,那朋友很高兴的应下了。
就跑一趟传个话的功夫就有二十个铜板的收入,不亏还赚到了。
将昨晚带出来的东西放到镇上的房子后,杨北就带着妻子去镇上租车的地方租了一辆马车送他们去县城,去县城一个人要二十文,租下一辆马车的话要二百文。
为了舒服,杨北直接租了一辆马车,要是不租车的话,车夫是马车车厢内能塞多少人就塞多少人,不会考虑顾客舒不舒服。
在杨北等人去县城的路上时,杨北的朋友也将牛车和铜板送到叶宝根家,还去地里给杨老头递了话。
他传话的时候是在地里,那时候有很多村民都在地里干活,听到杨北要带着孩子去县城看病,心里不禁疑惑,昨天他两个孩子还好好的,咋今天就严重到要去县城看病的程度了呢?
这也太突然了。
一些人觉得他传话传得不清不楚的,这杨北有两个孩子,到底是哪个孩子病了啊?
那朋友也回答不出来,不想再听这些大娘婶子你一嘴她一句的提问,说了杨北昨晚带孩子去看病的医馆,让她们想知道就自己去问,然后就跑了。
众人心里虽然觉得好奇,但也不会多此一举去询问,对她们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春耕,这是关乎全家人下半年能不能吃饱的大事,现在有什么事情都要为春耕让步。
杨老头虽然对四房的孩子有那么一丝的担忧,但最遗憾的是未来几天少了一个壮劳力,人少了,家里仅剩的三个男人要干的就多了。
杨北和林歆直接去了县城的房子,是一个一进的院落,有正房、东西厢房以及四间耳房、前面的倒座房。
目前一家人都住在正房,东西厢房还空置着,打算等孩子长大后给孩子住,四间耳房有两间空置着,一间用来当茅房,一间当厨房,倒座房用来放置杂物。
和林家三进的院子比起来不大,但是够一家几口住的了。
这个院子还是林歆及笄的时候,她嫂子送她的礼物。
她二姐及笄的时候,嫂子还没嫁进来,但后来在嫁妆那里给她添上了。
她其实挺佩服大嫂的,明明没比她们大上几岁,但却能管理好那么一大份家业。
因为孔家财富多,不免会引起小人觊觎,所以孔家的几个女儿都是挑的读书人嫁出去,广撒网,有一个有出息的,他们都不算吃亏。
这事孔氏嫁进门的第二天,在敬茶的时候她就向在场的林家人坦诚了,所以林歆也知道。
也正是因为孔氏为人坦诚,林母也不是什么刻薄的婆婆,所以孔氏和林家的人都能相处的不错,没有什么明显的冲突矛盾。
更不用说她进门就为林家诞下长孙,三年后又给林家添了孙女。
林牧本来考中秀才后想再等个几年再考举人的,但因为妹夫读书太有天分,一路顺顺利利的考上了进士并且当官,加上媳妇想要自己能有出息,希望他能早日进入官场,为孔家提供一点的庇护,于是只能将计划提前,头悬梁锥刺股的读书了。
准备了那么多年,林牧对于自己的学识还是有信心的,之前不考是因为想多沉淀几年。
但是后面,两座大山压在肩膀上,就顾不上沉淀了。
没嫁人的时候是租出去的,后面嫁人后就收回来了,就是为了以后到县城的时候有地方住。
最开始的时候,林家父母其实是想让女儿女婿住在这房子里的,但是杨北和林歆不愿意,一是林歆顾及杨北的面子,二是杨北觉得自己父母知道这事后,肯定会像蚂蝗一样牢牢扒在自己身上吸血,以此来补贴儿子。
看两个孩子都不愿意,林父和林母也就没有强求。
到县城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所以没有去林家,而是直接去自己的房子。
杨北每次来县城,都会住在这里,顺便打扫卫生,所以房子不是很脏,只有薄薄的一层灰尘。
杨穗一直黏着林歆,所以房子的卫生是杨北打扫,杨濯跟在屁股后边帮忙。
趁孩子睡觉的功夫,林歆上街买菜回来做饭,粮食厨房里还有一些,所以用不着买。
第二天林歆就带两个孩子去林家,林父和林牧去书院了,家里只有林母和大嫂在,看到林歆,两人都很诧异,“咋没带个信就回来了?”
林歆就将孩子生病的事说了出来,孔氏看向小姑子怀里的奶娃娃,“现在是好了吧?”
“病是好了,但是吃的好像没有以前多了。”
林母安慰,“没事儿,现在病刚好,胃口肯定是没有以前好的。”
“对了,你们现在来县城,千万要看好小濯,昨个儿又有人报案说孩子不见了。”孔氏提醒,“现在我都不让两个孩子出门了。”
“行,我知道了,谢谢嫂子提醒。”
杨濯对大人的谈话不感兴趣,和林歆说想去和表兄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