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箱最底层压着本牛皮封面的维修日志,泛黄的纸页间突然滑落片干枯的桂花。1958年10月17日的记录被晕染得模糊:"桂将嫁衣拆了织围巾,夜寒刺骨,当修好供销社座钟换煤球。"
我抱着毛衣走向老宅阁楼,靛青色毛料在樟木箱里窸窣作响。最底下那件泛白的毛衣上,三枚牛角盘扣依然倔强地立着,领口内侧歪歪扭扭绣着"长命百岁",线头处结着暗红的血痂。
窗棂漏下的月光里,爷爷的放大镜突然折射出奇异的光斑。对准毛衣下摆交错的桂花针,那些纵横的纹路在镜片下竟化作密密麻麻的小字——每朵桂花的花蕊都是个"安"字,藏在叶脉里的"康"字随着织法走向蜿蜒生长。
阁楼木梯忽然吱呀作响,母亲举着搪瓷杯上来,杯里当归的香气与记忆中的保温桶重叠。"你奶奶织毛衣时总哼《何日君再来》,有回线用完了,她把自己的辫子绞了续上......"
我缓缓地将手伸向毛衣的内袋,手指轻轻摩挲着,果然触摸到了一截异样的纤维。那触感略微粗糙,却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借着如水般倾泻而下的月光,我定睛细看,只见几根纤细的银丝如同灵动的小蛇一般,紧紧缠绕着乌黑油亮的发丝。它们相互交织、错落有致,在靛青色的毛线之中巧妙地盘绕成一朵并蒂莲的精美轮廓。
望着这并蒂莲,我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往昔。恍惚之间,我似乎又看到了奶奶坐在病床前,戴着老花镜,全神贯注地缝补着这件毛衣。她的嘴唇微微蠕动,轻声哼唱着那半首被咽下的歌谣:“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那歌声婉转悠扬,如同一缕轻烟,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散。
此时此刻,一股难以言喻的情感涌上心头,我的眼眶瞬间变得湿润起来,泪水就像是那决堤的洪水一般,汹涌澎湃地奔涌而出,再一次无情地模糊了我的视线。
我用微微颤抖着的双手,紧紧地捧着那件看似普通却又饱含着无尽回忆与深沉爱意的毛衣。手指轻轻摩挲着那柔软的毛线,感受着它所传递出来的丝丝温暖,这种温暖仿佛具有某种魔力,能够穿透这层层叠叠的织物,直接触碰到奶奶那颗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心。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站在一旁的母亲缓缓地移步而来,她伸出那双温柔的手,轻轻地拍打在我的后背上,一下又一下,虽然没有发出任何言语,但这无声的举动却如同春日暖阳般,给予了我最贴心、最温暖的安慰。
我们两个人就这样静静地伫立在这个略显陈旧的阁楼上,周围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安静祥和。空气中弥漫着岁月沉淀下的气息,让人心生感慨。我们一同沉浸在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深深追忆当中,思绪也随之飘远……
时间似乎在这一刻悄然凝固住了,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了我和母亲,还有那件承载着无数故事的毛衣。不知道究竟过去了多长时间,也许是几分钟,亦或是几个小时,我才终于渐渐地从那悲痛欲绝的情绪中慢慢回过神来。
而当我清醒之后,内心深处有一个念头开始逐渐变得清晰明了起来——我一定要把这份浓郁得化不开的爱意好好地传承下去!带着这样坚定的信念,我开始不辞辛劳地四处打听消息,只为寻找那位据说在城中手艺最为精湛的裁缝师傅。
经过一番苦苦寻觅,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大师傅。怀着满心的期待与敬畏之情,我小心翼翼地将那件珍贵无比的毛衣递到了他的手中,并恳请他务必帮忙把毛衣上面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字以及独一无二的精美图案完整无误地拓印下来。拿到拓印后的模板之后,我便开始动手编织。我挑选出最优质的丝线,仔细研究着奶奶当年所用的针法,然后一针一线、认认真真地编织起来。每一次穿针引线,都像是在诉说着爷爷奶奶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每一个细密的针脚,都承载着我对他们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经过数日的辛勤努力,一件崭新的织物终于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满心欢喜地找来精美的相框,将其精心装裱起来。最后,我郑重其事地把这幅作品悬挂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我走进家门,目光总会第一时间被它吸引住。看着那熟悉的字迹和图案,我就仿佛看到了爷爷奶奶相濡以沫、携手走过的漫长岁月。而这份爱,也会一直陪伴着我,直至永远。而且,每当家庭聚会时,我都会讲述这件毛衣背后的故事,让年轻一辈也能感受到老一辈深沉而纯粹的爱情,让这种爱情的力量永远在家族中延续。
喜欢你要勇敢的往前走请大家收藏:(www.suyingwang.net)你要勇敢的往前走三月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