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降临后第10天,暴风雪开始后的第6天,风雪逐渐减小。
博览园站避难所的管理层终于协调好了物资和人员,安排改造后的车队出发往周边分散探查,寻找失去通讯联系的避难所,搜寻幸存者。
其中有几支队伍是向着南边过来的。
搜索队的的动向是付小秋在前出侦查的过程中发现的。
在暴风雪逐渐减小,搬运物资的过程中,方大宝在确认过付小秋的能力后,就让暂时没有侦查任务的付小秋,前往离基地更远的几个民间避难所和6号线博览园站避难所盯梢观察。
而这也是方大宝第一次见到付小秋展示他的能力。
付小秋的能力绝不像她自己鬼扯的那样,只是利用身体敏捷、速度强化后潜伏、突袭技巧。
倒更像是对阴影或者空间能力的一种运用。
只见付小秋做了一个向下跳跃的动作,然后人直接就掉进自己影子里消失,然后几乎是瞬间,就在更远的一处阴影里出现。
付小秋自己将能力命名为阴影跳跃,这能力使他可以在阴影中穿行或者躲藏。
这能力怎么看怎么高端,明显属于是加权值比较高的能力,应该没那么容易被识破。
暴风雪后的市政的通讯网络破坏的比较严重,室外的监控几乎全毁,只是通过监控通信设备得到的信息还是不够直观,方大宝担心出现遗漏。
而且随着时间的过去,付小秋能力的逐渐增强,20公里对她来说也就是不到半个小时的事。
果然,付小秋这几天一直在博览园避难所活动,甚至还进避难所里面转了一圈都没有人能够发现他。
在确认了博览园派出的搜索小队的行动速度后,方大宝才叫付小秋撤了回来,和大小梁一起边清理痕迹,边撤回了基地。
连续几天的暴风雪,导致室外的积雪很厚,博览园避难所能提供的车辆以改造后的卡车为主,虽然轮胎加宽,载重尽量减轻。
但是在现在的极端环境下,远不如方大宝升级的履带式运输车,而且搜查队伍以寻找幸存者为主要目的,搜查的很细致,进展也就很缓慢,所以方大宝撤退的并不匆忙。
在零下70度的天气,1-2米厚的积雪下,寻找幸存者,可不是简单的事。但他们又不能不找,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地铁站和岚山城之间,中间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湿地公园,工业园、物流园,即便博览园派出几支队伍分区域搜索,要搜到岚山城附近,估计3-5天就过去了。
但自己这边,那可是一天一个样子。
......
撤回基地后,各人就都回房间休息了,梁江和梁小军住在22栋的102,和付小秋是隔壁邻居。
考虑到毕竟不能让付小秋一直在基地外围巡逻,超能力牛马也不能这么用啊。
正好生存点已经有富裕,方大宝决定优先把无人机蜂巢系统升级出来,从工业园区找回的无人机正好能派上用场。
“小美,显示无人机蜂巢系统的升级需求”
安全系统(LV1):无人机蜂巢系统,需消耗生存点142点,灵魂强度1.42点,是否确认升级。”
“确认”。
无人机蜂巢系统已升级。生存点数剩余142-3,精神强度2.7-1.28。
无人机蜂巢系统包括无人机集群和智能巢穴两部分。
方大宝将22栋住宅左右两侧的叠墅顶层设置为无人机的智能巢穴,负责对无人机进行充电和例行维护。智能巢穴的防护外壳,也能保证它在极端天气下不会破坏。
无人机集群则由17架大中型工业无人机改造的具有光学伪装功能的母舰无人机为核心。
母舰无人机的极限升高可以达到7000米,续航时间超过24小时,可以搭载中小型无人机,且抵抗恶劣天气的能力很不错。
由母舰无人机中继信号,理论上无人机集群的侦查范围只受限于无人机的数量和续航能力。
方大宝将部分母舰派出,交替对博览园避难所的搜索重建队伍进行监视。
剩余的无人机则使用配备的激光雷达,开始从岚山城开始往周边扩展,进行建筑和地形的测绘工作。
相关数据可以用来建立基地和周边的三维模型,为以后小美的精确指挥积累数据情报。
由于搜索队中有点规模的队伍都可能会配置感官强化的觉醒者,方大宝并不敢明目张胆的让无人机抵近观察。
虽然他本身的出发点也只是以防范为主,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被逮到了,没恶意也变成有恶意了。
所以无人机监视以有光学伪装的母舰无人机远距离观察为主,无人机观察不清楚的,再由付小秋利用阴影能力近距离观察。
母舰无人机分大型和中型两种,大型母舰载重达到了2吨,中型的也有500公斤。飞行速度也能达到80-120公里。所以基地内经常能看见一个景象:无人机吊着一个小团子飞来飞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