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九月,曹操决定亲自东征吕布。同年冬十月,曹军势如破竹,攻克彭城,并展开屠城,俘获了彭城相侯谐。曹操乘胜进军,抵达下邳。吕布亲自率领骑兵迎战,试图抵挡曹操的攻势。但曹操指挥有方,曹军士气高昂,一举大破吕布的军队,还擒获了吕布军中的骁将成廉。曹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下邳城下。吕布见曹军来势汹汹,心中恐惧,便想投降。然而,陈宫等人坚决反对投降,极力劝阻吕布,还建议他向袁术求救,并劝说吕布出城迎战。但吕布出战后再次战败,无奈之下只能退回城中,坚守不出。曹操的军队连续作战,士卒们疲惫不堪,曹操见状,便产生了退兵的想法。关键时刻,曹操听取了荀攸、郭嘉的计策,下令决开泗水、沂水,水淹下邳城。
一个多月后,吕布军中发生内乱,部将宋宪、魏续等人抓住陈宫,打开城门向曹操投降。曹操顺利入城,生擒了吕布和陈宫。曹操深知吕布反复无常,陈宫又诡计多端,留着他们恐成后患,于是下令将二人斩杀。
太山郡的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人各自聚集了一批人马。在吕布打败刘备时,臧霸等人都追随了吕布。如今吕布战败,臧霸等人也被曹操俘获。曹操深知这些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了稳定局势,他不仅没有为难臧霸等人,反而以优厚的待遇接纳他们,还划出青州、徐州靠近海边的土地,让他们治理,并从琅邪、东海、北海三郡中分出城阳、利城、昌虑等郡。
当初,曹操担任兖州牧时,任命东平人毕谌为别驾。张邈背叛曹操时,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和儿女。曹操得知后,体谅毕谌的处境,主动辞退他,说道:“你的老母亲在张邈那里,你可以离开我,去照顾他们。”毕谌听后,向曹操叩首,言辞恳切,表明自己并无二心。曹操被他的忠诚所感动,不禁流下眼泪。然而,毕谌离开曹操后,却背叛曹操,投奔了张邈。等到曹操攻破吕布,生擒毕谌时,众人都为毕谌的性命担忧。曹操却感慨道:“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亲人尽孝,难道会不忠于君主吗?这正是我所需要的人才啊。”于是,曹操不仅没有惩罚毕谌,还任命他为鲁相。
据《魏书》记载,袁绍一直与原太尉杨彪、大长秋梁绍、少府孔融等人有矛盾,他想让曹操以其他罪名诛杀这些人。曹操却说道:“当今天下分崩离析,各路豪杰纷纷崛起。辅佐君主的大臣们,心中各有想法,都想为自己谋求出路,此时正是君臣相互猜疑的时期。即便我以毫无嫌隙的态度对待他们,都还担心他们不信任我;若是随意诛杀他们,那谁能不感到自危呢?我出身平民,在乱世中崛起,曾遭受庸人的欺凌陷害,心中的怨恨又怎能说得完呢!汉高祖赦免了雍齿的仇怨,从而使群臣安心,这些历史教训怎能忘记呢?”袁绍认为曹操表面上打着正义的旗号,实际上却与自己离心离德,心中对曹操充满了怨恨。臣松之认为,杨彪也曾被魏武帝曹操囚禁,几乎丧命,孔融最终也没能逃脱被诛杀的命运,这难道就是曹操所说的先践行自己的诺言,然后再让人跟从吗?知道道理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去践行,这一点确实是千真万确啊。
建安四年春二月,曹操率军回到昌邑。此前,张杨的部将杨丑杀死了张杨,随后眭固又杀掉杨丑,率领张杨的旧部归附袁绍,并屯驻在射犬。同年夏四月,曹操进军到黄河岸边,派史涣、曹仁渡过黄河攻打眭固。眭固留下原张杨的长史薛洪和河内太守缪尚留守射犬,自己则亲自率军北上,迎接袁绍的援军。在犬城,眭固的军队与史涣、曹仁的军队相遇,双方展开激烈交战。曹军勇猛作战,大破眭固的军队,并斩杀了眭固。曹操随后渡过黄河,包围了射犬。薛洪、缪尚见大势已去,率领部众投降。曹操封他们为列侯,然后率军回到敖仓,并任命魏种为河内太守,将河北的事务交给他管理。
当初,曹操举荐魏种为孝廉。兖州发生叛乱时,曹操曾坚信地说:“只有魏种肯定不会背叛我。”可当他听说魏种也逃离了兖州,投靠了敌人,不禁大怒道:“魏种就算逃到南越,或者逃到北方的胡人之地,我也不会放过你!”后来曹操攻下射犬,生擒魏种。曹操看着魏种,感慨道:“他确实是个人才啊!”于是,曹操亲自为魏种解开绳索,不计前嫌,继续任用他。
此时,袁绍已经兼并了公孙瓒,占据了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之地,拥兵十多万,势力极为强大。袁绍野心勃勃,打算进军攻打许县。曹操的部将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认为袁绍兵力强盛,难以抵挡。曹操却镇定自若地分析道:“我了解袁绍的为人,他志向远大却智谋不足,外表看似强硬,实则胆小怯懦,心胸狭隘,嫉妒贤能,缺乏威严。他虽然军队众多,但兵力部署混乱,将领骄横,政令不统一。他占据的土地虽然广阔,粮食虽然充足,但这些最终都只会成为我的战利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