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方交易合作的谈妥,也就意味着龙腾帮会获得大量的矿产资源。
由此增加了各产业在国际上的贸易扩张。
封彪回到了实兑老巢,与封冷全详细介绍了这次达成的合作。
封冷全还是觉得有点可惜。
这么多的武器装备交易出去,他感觉有点心疼。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火力不足恐惧症。
以前武器获得渠道少,也比较单一。
穷人炸富,各种东西都舍不得放出去,很正常。
与封彪的高兴不同。
奈文将军在仰光待的如坐针毡。
一想到离这里三百公里的若开山脉中,布置着能随时摧毁这里的导弹,他就整夜的失眠。
在忍了三晚上之后,他实在是忍不住。
找来国家主要高层,商议迁都事宜。
奈文的担心很有道理,其他人也无法反驳。
都只有一条命,不能把命赌在封彪的个人陈诺上。
万一哪天若开军高层想要更大的权利。
把他们在睡梦中打死,那可就什么都没了。
最终一致决定,把首都迁往中部地区的内比都。
搬家速度很快,两天时间。
仰光就从国家首都,变成了一座弃都。
本就不富裕的经济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封彪得到他们迁都的消息,有点错愕,但也不在意这些。
不管他们迁都到哪个位置,只要不影响到龙腾帮的利益就行。
......
封彪以为缅国这里的事情,差不多能基本稳定下来。
没想到,钦邦北部区,突然发生大火拼事件。
孟佳拉国的罗新亚救世军,趁着钦邦北部区刚刚结束混乱,主政权未稳定的机会。
越过两国边境,与占领此地的势力,发生混战。
因为缅国新来的势力,本部不在钦邦,缺乏支援。
很快就被救世军给打退。
如果救世军能就此止步,若开军也不会把他们怎么样。
但救世军好不容易获得一次大胜,怎么可能甘心就此收手。
况且,他们和若开军之间,本就仇怨极深。
这支救世军原来就生活在若开邦。
龙腾帮没有打过来之前,若开邦有四支武装势力。
三支打的是若开军的名义。
最后一支就是若开罗新亚救世军。
1973年缅国政府建立若开族自治邦。
至此四支武装势力,就在若开邦内战不断。
缅国1982年《公民法》颁布,将国民分为公民、准公民、归化公民。
但缅国国内普遍认为罗新亚人是代英国殖民时期,从孟佳拉地区迁入的劳工或移民后裔。
并被视为’非法移民’。
这样一来,罗新亚人大多无法获得国籍,被剥夺基本权利,如自由迁徙,教育,工作机会等。
缅国政府曾推行‘公民身份验证卡’计划,但被罗新亚人拒绝接受,认为这是将他们归类为‘外国人’的手段。
在宗教、身份、民族等矛盾下,若开人和罗新亚人长期内战,打成了世仇。
双方历史积怨深重,互信缺失,短期内难以化解。
龙腾帮武装势力南下,很快就打败了若开军,并在南下的过程中,镇压了反抗的救世军。
这之后两种势力选择截然不同。
若开军选择臣服龙腾帮的管理。
而罗新亚救世军,则选择撤出若开邦,北上迁往孟佳拉地区。
龙腾帮没有阻止他们的离开。
当时封冷全特意调查过,发现罗新亚人基本不会臣服其他势力国家。
他们的总人口在七十万左右。
而若开地区,之前有三万的罗新亚人,但现在基本都离开了这里。
罗新亚人有个特点,那就是养不熟。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们绝大多数人生活的惨,没有固定的居所家园。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曾经有地区可怜一支迁徙的罗新亚人,给他们提供食物,住所。
以供他们暂时歇息,然后再赶路。
本来是个好心,可这些罗新亚人并没有任何的感激之心。
吃饱喝足,认为这些都是神送给他们的。
这里的人只是送过来而已。
等时间长了,当地人想让罗新亚人离开的时候,罗新亚人就变了态度。
他们不但打人,还手段残暴。
完美演绎了一出鸠占鹊巢。
而且很多罗新亚人不事生产,习惯了烧杀抢夺。
这也是让周边各势力厌恶他们的一个原因。
封彪知道这些后,原本还想着接收罗新亚人,以补充人口的想法,顿时打消掉。
既然有仇,不论是以前的还是现在的,打上了门,那就打回去。
送他们回到他们该去的地方。
就这样,刚平息没多久的钦邦,战争再次开启。
若开军在钦邦哈卡城北方的法兰县集结。
罗新亚救世军则集中在钦邦最北部的达武县。
双方很快就相遇。
相比起来,若开军明显是正规军,行动迅速有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