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深处,油灯的光晕勉强驱散着浓重的黑暗,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土腥味和淡淡的硝烟残留。
林好手指敲击着简陋的木桌,桌面是用几块厚木板拼凑的,边缘还带着毛刺。
“跟白熊联邦人敲竹杠是敲完了,但活儿总得有人干。”
他抬起头,看向面前的几位核心骨干——王大彪、李墨涵、冷雨、陈博文。
“卡秋莎那娘们儿要我们去捅东岛军铁路线的腚眼,这事儿风险极大,跟玩火没区别。普通弟兄上去,就是白给。”
王大彪哼了一声,瓮声瓮气:“大帅,要我说,就让俺带人去!保证把那铁皮王八给它掀了!”
李墨涵摇摇头,慢条斯理地开口:“彪哥勇则勇矣,然此非力敌之役,需智取,需奇兵。”
林好打断了他们:“行了,别争了。这事儿,必须派最精锐的人去。我决定,组建一支特别行动队,专门执行这种高风险渗透破坏任务。”
他顿了顿,扫视众人,目光最后落在冷雨身上。
“代号,就叫‘闪电貂’。冷雨,你来当这个队长,亲自挑人。”
冷雨眼神一凛,没有丝毫犹豫,干脆利落地应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接下来的几天,黑风寨的气氛陡然紧张起来。
冷雨亲自负责“闪电貂”行动队的选拔。
标准极其严苛,简直是地狱难度。
不光要枪法准、身手好,还得胆子大得能包天,脑子冷静得像冰块,扔到老林子里十天半个月都能活着爬出来。
山坡上,候选者们在泥地里翻滚,进行着残酷的体能和格斗测试。
林子里,他们在冷雨设置的各种陷阱和模拟敌情中穿梭,稍有不慎就被涂满泥巴的“教官”判定“阵亡”。
一个平时挺横的汉子,因为在模拟潜伏中被突然窜出的野鸡吓得叫出了声,直接被冷雨一脚踹出了队列,骂声毫不留情:“这点动静就咋咋呼呼?上了战场第一个死的就是你!滚蛋!”
最终,经过层层筛选和残酷淘汰,二十名最顶尖的战士脱颖而出。
他们眼神坚毅,身上带着一股子杀气和悍不畏死的味道,站在那里,就像二十把出了鞘的刀。
这就是黑风寨的第一支“王牌”——闪电貂小队。
人选定了,装备必须跟上。
林好这次是下了血本。
库房里最好的那批“燎原一式”步枪,优先配发给“闪电貂”。
这种步枪经过陈博文带着铁匠们反复调试改进,精度和可靠性比缴获的“三八大盖”强了不少,虽然外观依旧粗糙,但胜在皮实耐用。
每人还额外配发了一支缴获的东岛军南部十四式手枪,也就是俗称的“王八盒子”,虽然这枪毛病不少,但有总比没有强。
最让队员们兴奋的是,他们拿到了最新出炉的“黑风牌”改进型手榴弹。
这玩意儿是林好“指导”下,陈博文带着人搞出来的土味大杀器。
外壳用的是回收的炮弹壳切割而成,里面填充了猛炸药和大量碎铁片、钢珠,引信也做了改良,拉火索更稳定。
唯一的缺点是,这手榴弹个头有点大,分量十足,扔出去像个小秤砣,而且爆炸威力极其不讲道理,有时候甚至会把周围的自己人都震得够呛。
用王大彪的话说:“这玩意儿,炸不死鬼子也能吓死他们!”
火力配置,堪称豪华奢侈。
“光有火力不行,还得跑得快,藏得住。”林好对着图纸比划着。
很快,一批特制的装备也送到了“闪电貂”队员手中。
轻便但结实的帆布军用背包,里面可以携带弹药、干粮、药品和简易工具。
高筒的牛皮军靴,鞋底加厚,防滑耐磨,适合在山地和丛林中长时间行军。
还有用染成杂色的破布、麻绳和树叶伪装起来的特制伪装服,穿在身上,往草丛里一趴,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林好看着这身行头,心里吐槽:“丐帮特种兵限定皮肤?”
但这套装备确实让“闪电貂”小队的机动性和隐蔽性大大提升,真正做到了来去如风,藏匿无踪。
装备到位,冷雨的特训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训练场设在黑风山后山一片极为隐蔽的山谷里。
潜伏伪装训练,队员们穿着伪装服,一动不动地趴在草丛、泥地甚至沼泽里,纹丝不动就是几个小时,身上落满蚊虫也得忍着。
渗透突袭训练,模拟翻越各种障碍,悄无声息地摸到“敌人”哨位,用匕首完成“割喉”。
爆破破坏训练,学习如何安放炸药,计算引爆时间,用最少的炸药达到最大的破坏效果。
野外生存训练,辨别方向,寻找水源,识别可食用的野菜野果,甚至生吃虫子。
情报收集训练,观察敌情,绘制简易地图,记忆路线和特征。
训练内容枯燥、艰苦,甚至带着危险。
有队员在练习攀爬时不慎摔伤,也有队员因为吃了不认识的野果上吐下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