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亥和噎鸣还未走出多远,有虞氏的几个武士便匆忙找寻过来。
“竖亥、噎鸣,舜回来了,请你们去赴宴。”
二人带着侍从赶回舜的院落,此时日头已经西沉。
竖亥望向四周的宫阙高台,一丛丛篝火已然升起。
“真是奢侈啊,那火光一看就是用的油脂。”陶唐氏的富裕令竖亥咋舌。
竖亥在院落内用清水浣了下脸上的灰尘,又整理了一下头发,进入了舜的屋内。
舜的客厅不小,五人围坐在火坑周围,留了两个位置在舜的对面。
舜还是如往常般朴素打扮,他眼神中倒映着跳动的火光,见到竖亥和噎鸣二人进屋后,含笑点了点头,伸手示意二人坐下。
舜的左右坐着商均和一个年轻的胖子。
这是竖亥见到的第二个胖子,此人身材高大,皮肤红润细腻,留着两撇小胡子,看上去很是和善。
“这应该就是舜的长子,商均的大哥,鼓俊。”
苡中和姬藜也坐在一旁。
竖亥向客厅内望去,两个女人坐在一个灶前,烹煮着食物,身边还跟着一个小姑娘。
随后竖亥和噎鸣赶忙落座,舜开口道:“诸位,商均你们都见过了,这是我的长子鼓俊。”
竖亥和噎鸣赶忙行礼,鼓俊倒是很热情:“早就听说你竖亥的大名了,和我年纪一般大,却有如此才能,鼓俊佩服。”
如果说舜的言行举止是儒雅中透着一股威严,鼓俊则是极具亲和力,相处起来毫无压力。
舜轻声笑道:“竖亥,你可不知道,鼓俊最爱你们有夏氏的饴糖和肉酱了,离了一顿都不行。”
竖亥这才发现,鼓俊腰间也挂着一个布袋,里面放着鼓鼓囊囊的东西,应该就是饴糖。
如今腰间挂一袋饴糖已经成为华夏各大邦国贵族之间的风尚,谈话时嘴里没味道就来一颗。
虽说不及蜂蜜那般甜,但是胜在回味甘远,容易获得。
这时两个女人端着一个小鼎缓缓走来,架在众人之间的火坑上。
随后又将盛着粟和稻米的盆子逐一放在众人面前,稻米旁还有煮熟的葵菜。
那个十二三的小姑娘也端着个盆子放在竖亥面前。
竖亥赶忙向她道谢,还从口袋里掏出了一颗盐渍酸梅递给小姑娘。
小姑娘摇摇头,只是张开嘴,竖亥这才发现她嘴里有一颗石球。
随后小姑娘又看了看舜。
舜说道:“竖亥,这是东夷贵族的习俗,女孩要在嘴里放上一颗石球,日夜含着。”
竖亥有些好奇:“含多久?”
舜笑道:“自然是一辈子。”
竖亥打了个冷颤。
舜笑着对小姑娘说道:“女莘,这是竖亥的好意,你收下便是。”
女莘这才点点头,欢天喜地的拿了酸梅到一边去了。
她吐出嘴中的石球,将酸梅含在嘴里,先是被酸的五官皱在一处,随后又露出享受的表情。
舜对着两个女人说道:“娥皇,女英,辛苦了,你二人去吃饭吧。”
“果然是娥皇女英,尧的两个女儿。”
“果然只要足够出色,这些贵胄都乐意找他们做女婿。”
“我家禹也很出色啊,要不我也给他找个有权有势的老丈人。”
“算了,哪个女人跟着禹算她倒霉,结婚三天就出去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是个有主见的人,他的事情就让他自己解决吧。”
舜见女眷们退下吃饭去了,对商均使了个眼色,
商均立即拿起勺子搅动鼎内的食物,将肉汤一个个盛入众人的盆中。
“舜的家教如此严格。”
竖亥不得不感叹道,一向大大咧咧毫无贵族架子的商均,此时乖乖的给客人们盛汤。
鼓俊在一旁正襟危坐,恭敬的望着舜。
身后的娥皇女英女莘得到了舜的许可才跪坐下安心吃饭。
严格的家教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他能展现出一个家族的底蕴和风貌。
东汉末年的司马家族,之所以能完成代魏的操作,就来源于司马防司马懿一脉相承的严格家教。
当然,优质严格的家教,前提是父亲的学识地位足够承担。
父母的养育是义务,尽心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才是恩情。
很显然舜的家教是很成功的。
鼓俊年纪轻轻便掌管安邑四周的农业和户口。
商均虽然纨绔,但办起正事来毫不含糊,见识和才学也极为丰富。
宴席准备完毕,舜开口道:“粗茶淡饭,诸位莫要嫌弃,吃饭吧。”
众人这才拿起勺子和叉子吃起饭来。
肉汤的味道出乎意料的好,加了许多香料调味,还放了些酸梅增加风味。
众人吃完一轮,舜才望着竖亥说道:“竖亥,你的事情商均和我说了。”
“你做得很好,高阳氏和共工氏是河水北岸数一数二的邦国。”
“刀兵之事当避则避,一旦冲突,难以收拾。”
竖亥心里翻了个白眼:“那你们还下诏令让高阳氏可以通过战争解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