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华和何思源在浦台呆了2天,两人一会儿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一会儿又在茶台边品茗论天下事。
第三天上午有30多名鬼子摸到会谈地点,陆磊特战队首先发现情况,就在李振华、何思源的面前,特战队轻松击溃并消灭了这股鬼子,自身无一伤亡。蒲台不安全不能再待了。离开蒲台前,两人草签了情报互助协议以及互不侵犯协议。商定了今后两军谁从日军手中取得城镇,控制权就归谁的约定。还确定了两军通过对方控制区通报机制,建立了定期会商机制。
李振华附赠了一条情报,天津日军已掌握何思源妻女在英租界情况,天津英租界不安全。建议何思源将妻女迁往意大利租界或迁往后方重庆。何思源表示感谢。
鉴于这里已不安全,签完协议后,两人匆匆分别。
何思源带着警卫部队往惠民而去,路途中何思源询问自己的老勤务兵张宪武,上午遇到日军的情况。张宪武也是心有余悸,倒不是怕日军,而是这一仗打的非常诡异。鬼子刚到村口就遭到一轮射击,损失了十多人,张宪武也是听到枪响赶到村口,就见日军伏在村口道路上用机枪无目标的胡乱扫射,李振华的卫队不急不慢一枪一枪的射击,枪声一响就要击毙一人。射击时只能根据枪响只能判定一个大致方向,但根本看不见人。鬼子后来崩溃了,最后剩下的两三个鬼子端着三八大盖冲向路边荒草地想找人拼命,被隐蔽在荒草中的卫队干净利落用冷兵器干掉这两三个日军,然后又消失不见。
张宪武头皮发麻,他这两天巡逻时都没有发现荒地里藏了人。回想起消灭鬼子那不紧不慢的枪声,他庆幸自己不是这支部队的敌人,如果是,那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更何论保护何思源。张宪武在向何思源叙述时,手都下意识有些颤抖,他自己都没有发觉。何思源见此情景,也是骇然。他了解张宪武不是贪生怕死之人,跟着自己这么多年,枪林弹雨也不见他如此失态。
何思源明白李振华是留了一手,这是在向他展示武力。加上前面清河军区进攻义和庄时共军也是留有余力,没有赶尽杀绝。何思源回惠民后,严令部队不要向我军轻易挑衅。
回八大组的路上,李振华表扬了陆磊及特战队。鬼子的这次偷袭可以说是神来一笔,让李振华有机会在何思源的面前毫不着相的展示武力。李振华明白在敌后,强大的武装力量才是生存的根本保证。
三天后李振华回到八大组,向廖政委、邢司令通报了此次交涉的情况以及达成的协议。两人都比较满意。但邢司令有个疑问,既然互不侵犯,那张子良、刘景良部怎么处理。
李振华道:国党在无棣、惠民待不了多久的,一是因为他们的政策无法适应敌后战场。二是国军敌后力量无法拧成一股绳。三是日军的进攻,以他们以往的应对方案无法抵挡。日军驱逐了他们或者他们与日本人合作,那我们收复失地或收拾他们,并不违反我与王思源之间的协议。
邢司令看着李振华那轻描淡写的神情,心中没来由的升起了一股冷意。
李振华回来后,立即又投入到根据地建设、军队混编、训练工作之中。他从主力团抽调精干力量协助地方武装建设,地方武装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规模也日益扩大,进一步巩固了根据地。同时又节省一部分军队开销。
渡边的生意也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与他合作的鬼子也不断的增加。中间也碰到过一些榆木脑袋不肯合作的鬼子,还想搞破坏。这些鬼子都不用特战队动手,得到好处的鬼子对这些榆木脑袋进行了严厉的制裁。大家拧成一股绳,合力把生意做大,正所谓钱财动人心。渡边也不断地向这些鬼子灌输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的思想。慢慢地这支贩运军火的队伍,真正的日本人占了多数。
生意越做越大,渡边也越来越苦恼了。他和他的战友几次向上级打报告,想脱离这份工作,都遭到了领导的严厉批评,让他好好安心工作,他们的工作比上战场的功劳只大不小。
渡边是海岛人,姓林名卓成,大户人家的公子。在日本大阪长期生活过。他这一组人有十个,还有两个海岛人,其余7人是日语说的比较好的特战队队员。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就是执行了一次任务,就彻底变成了倒卖军火贩子了。但他们也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做下去。
现在军火小组已经发展了五十多名鬼子,平时收购枪支弹药,一段时间聚在一起做一次无本买卖。军火小组禁止成员之间相互打听来历。无本买卖主要针对伪军、汉奸,做完就散。因为行动要聚集人员,需要了解这五十多名鬼子是否有空,特战队额外能得到一些据点是否有军事行动的情报。这些鬼子一个个都赚的盆满钵满,现在就是不让他们做这种生意都不行。除了特战队分派任务外,这些鬼子都开始会主动收集情报,寻求做无本买卖的机会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