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裳咬着糖葫芦,碎瓷糖衣在齿间发出脆响:"周大爷,陈平安在长城总说,小暑镇的风比剑气还柔,敢情是沾了你们的碎瓷甜?"
老人大笑,碎瓷拐杖点向镇口的碎瓷灯,万千灯火突然亮起,在雾中拼出陈平安的背影:"那小子最爱骗糖吃,却把最暖的话藏在碎瓷片里。"他指向碑顶的空缺,"看见没?那是留给他的位置,镇民们说,等他归乡时,要把他的碎瓷片嵌在最高处。"
丹月的问心镜突然照见井底,有片刻着"平"字的碎瓷在发光,周围环绕着镇民们的祈愿:"周大爷,这是..."
"是他当年摔碎的第一只碗。"老人的声音忽然柔和,"那天下着雪,他蹲在井边哭,说'碎瓷片补得好碗,补不好离家的人'。"他望向归乡门方向,"如今归乡路通了,这些碎瓷片,该替我们说句'平安归'了。"
暮色中的小暑镇,碎瓷灯映着糖葫芦的红光,却裳摸着刀柄的"归"字碎瓷,忽然想起在北俱芦洲看见的牧民碎瓷护符——原来无论多远的地方,凡人的念想都像碎瓷片,终将拼成归乡的路。"奶奶的,"他忽然轻笑,"等陈平安回来,老子要拉着他在这巷口喝三天三夜,用碎瓷碗装酒,就着糖葫芦下菜。"
老程的碎瓷铃在风中轻颤,与镇口碎瓷灯遥相呼应:"小友可知,陈平安为何把归乡门的第一盏灯设在这儿?"他指向井沿的"安"字碎瓷,"因为人间最暖的碎瓷,从来不在天锁地锁,在故乡的灯火里,在亲人的盼头中。"
雾气漫过老巷,这次的雾里有糖葫芦的甜、碎瓷的暖,更有周大爷眼中的期待。丹月知道,当他们带着小暑镇的碎瓷灯离开时,归乡门后的世界才真正向他们展开——那些嵌在墙角、井沿、灯盏里的碎瓷片,每一片都是陈平安留在人间的牵挂,每一道光都是凡人等归的目光。
归乡门内的碎瓷路在小暑镇外分岔,商清影的琴弦忽然染上青铜气息,琴弦上的"归"字碎瓷映出护城砖的暗红,竟在雾中拼出"老龙城"三字,笔锋刚劲如陈平安在长城刻碑时的剑意。
"奶奶的,这路还会分岔?"却裳踢开块刻着"护"字的碎瓷片,瓷面映出老龙城的青铜鼎虚影,"当年陈平安在这儿替老龙修补过护城砖,敢情碎瓷片里还藏着鼎炉火气?"
老程的碎瓷铃指向雾中浮现的青铜城楼,城墙上嵌着万千碎瓷片,每片都刻着不同的"安"字:"那是老龙城的护心墙,每片碎瓷都浸过陈平安的心血。"雾中走出位身披碎瓷甲的中年汉子,甲胄缝隙间漏出铸剑炉的火星,正是当年与陈平安共炼护城砖的铸剑师吴错。
丹月的问心镜映出汉子甲胄上的碎瓷,与云墙上的护城砖同源:"前辈可是...老龙城的护城人?"
"护城人吴错,见过青冥贵客。"汉子抱拳,碎瓷甲发出金属与瓷片相碰的清响,"三百年前陈平安临走时说,老龙城的碎瓷砖,要替他守着归乡路的烽火。"他指向城头的青铜鼎,鼎身裂痕间嵌着碎瓷片,"当年妖潮,我们用碎瓷片补鼎炉,说'陈平安在长城守国门,我们在老龙城守城门'。"
商清影的琴弦轻颤,奏出青铜与碎瓷的和音,琴面显形的插画里,陈平安正与吴错蹲在铸剑炉旁,用碎瓷片修补护城砖:"《耕战录》显形了!这些护城砖里的碎瓷,原是陈平安用剑气长城的断剑熔铸的。"
却裳摸着城墙上的凹痕,发现是片刻着"战"字的碎瓷嵌成:"奶奶的,陈平安在这儿刻了整面护心铭?"
"何止护心铭。"吴错指向鼎炉深处,炉心嵌着十二片刻着铸剑师名姓的碎瓷,"每到月圆,碎瓷片就会映出他在长城的剑影,手里攥着片护城砖,像攥着老龙城的火气。"他忽然从怀中取出个青铜盒,里面是十二粒用碎瓷片裹火漆的剑丸,"尝尝看,这是用当年护城砖的火星炼的。"
丹月接过剑丸,碎瓷火漆在掌心发烫,竟显露出陈平安当年刻的护城咒:"吴前辈,这些碎瓷..."
"是老龙城的铸剑师们掰了自家的传家瓷,让那小子炼砖。"吴错望向城头的碎瓷碑,碑身刻着密密麻麻的剑痕,"三百年前妖潮,我们用碎瓷片在鼎炉画护心阵,说'碎瓷护城,火气护心'。"
商清影的琴弦突然激昂,奏出铸剑炉的轰鸣与碎瓷相击的脆响,琴面显形的字迹写着:"碎瓷铸城,火气铸心。"他望着鼎炉内的碎瓷火星,忽然明白为何陈平安将归乡路的第二站设在此处——这里的每片碎瓷,都浸着他与老龙城的生死之交。
却裳咬开剑丸,碎瓷火漆在舌尖炸开铸剑炉的热气:"吴前辈,陈平安在长城总说,老龙城的火比剑气还烈,敢情是沾了你们的碎瓷刚?"
吴错大笑,碎瓷甲震得城头青铜砖轻颤,万千碎瓷片突然亮起,在雾中拼出陈平安的剑影:"那小子最爱揣着碎瓷片逛铸剑坊,却把最烈的火藏在碎瓷里。"他指向碑顶的剑痕缺口,"看见没?那是留给他的剑位,铸剑师们说,等他归乡时,要把他的碎瓷剑嵌在最高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